孙蕾
镇赉县坦途镇第一小学校 吉林白城 137300
摘?要: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在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是可以影响其一生的重要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首先要意识到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强调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精神和思维方式,这种能力不仅能够给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带来帮助,而且可以在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提供逻辑思维的机会,长期坚持
从长期培养的角度来看,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是在数理知识方面展现较强的一种能力,但实际上在培养过程中,教师真正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因此,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才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第一要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机会,并且长期坚持,就可以在长期坚持之后培养出比较持久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一模块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后的正确率,教师通常会在每天的家庭作业后附上20道左右的日常练习题,通过每天做题来提高学生的熟练性。然而,为了防止学生专心做计算题,而忽略了逻辑方面的思考,教师也应当针对这一点给学生提供一些逻辑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思维向逻辑思考方面深入。每天的计算练习题,做完之后教师都可以在习题最后附上一道思考题,比如“思考瘦了1克的胖子还是胖子吗?”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为假设在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个身材,特别胖的人,从上个月开始,他决定减肥,减了一个星期以后瘦了一克的体重,那么我们还能不能将这个人继续成为胖子呢?这个问题看似和数学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关系,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强调许多逻辑问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而这个问题真正的难点在于一个人不可能因为瘦了1克,就不再被称为胖子了。但是,对于这个已经瘦了1克的人而言,假如他再瘦1克,他是否还是胖子?同样,我们仍然不会因为某人瘦了1克,就不再称他为胖子。但是,假如这个情况连续发生,而我们也始终这样推理的话,那么纵使这个人已经瘦了40千克,我们是否仍应该把他称为胖子?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向学生明确这些细节问题,引导学生向深入的角度继续思考。虽然在学习这道问题的过程中,看似没有建立学生和逻辑知识之间的强联系,但是如果每天都为学生设置一到这种难度的思考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肯定可以在长期练习中得到十分有效的培养。由此一来,教师希望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引导学生快速抓住关键
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会发现学生是否具备天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个人的智力水平有着较强的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很多学生天然也具有强烈的逻辑思维,尤其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越来越好,教师真正要做的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是发掘出学生闹钟本身就有的逻辑感,并且将这种感觉引导成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学会清晰的表达,做出准确的判断。
例如:在教学“数的分成”这一节知识时,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难度较低的内容,也会遇到一些教学障碍,这并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被培养起来,数的分成并不是一项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将数的分成逻辑解释给学生,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就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以“6的分成”这一个小点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般会以教学语文知识的方法,机械的将分成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背诵,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学效率是很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将学习树的分成的根本逻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逻辑去理解书的分成,这样教学出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比如教师先跟学生明确,数的分成知识,其实就是按照加法法则,把一个数字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先从“1”开始分起,背完“1”再背“2”,以此类推。将这种根本的逻辑思路传达给学生之后,学生就理解了,分成问题中的关键点,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仅仅凭借逻辑梳理就可以快速掌握六的分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三、给学生创造逻辑表达的机会
如果只是教师站在讲解的角度为学生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快速抓住关键,也不能算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比较不善,表达的话,同样无法提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也要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达的机会。
例如: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自我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的课后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讲解课后作业中的逻辑思考题,主动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把每次数学课上课之前的五分钟都设置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时间,每天的数学课开始之前,学生都可以分享个人的逻辑思维,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在聆听他人的思维过程时,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认真聆听他人的逻辑表达,聆听的学生自己内心也会开始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在上台表达想法时,应当如何梳理语言?如何整理想法?这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挑战自己的宝贵机会。
总结:
从长期来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阅读、写作和思考习惯是正道,但问题在于见效时间太长,而且很难量化,只有极少数人能长时间坚持下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些长期坚持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空军.浅析小学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北桥,2020,(8):46.
[2]刘利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0,(2):76.
[3]张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文渊,2020,(5):985.
作者简介:孙蕾(1992.09——)女,汉族,吉林白城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