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从兵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摘要:传统美德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所保留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它是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美德可以润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竞争,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融合。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美德教育,是现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传统美德的学习能够让中学生更加透彻地学习到历史的精髓,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加通透的看待一些事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发展遭遇了哪些问题又会有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这篇文章将逐一作出解答。
关键词:中学历史;传统教育;美德教育
引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在评价中这样也是了学习历史的意义。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两千多年的文明,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变革,了解炎黄子孙的荣辱兴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困苦……
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内涵。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是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其他民族所不能睥睨的,因此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珍惜这份珍宝,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幸福生活。
一、历史教材蕴藏传统美德
(一)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不论是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还是青春洋溢的中学生,不论是黄发垂髫的襁褓小儿还是耄耋之年的高龄老者都会吟唱国歌,国歌凝聚着中华人民千万儿女的智慧、意志和力量,寄托了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情感。爱国是一首口口传唱的赞歌,从在大洋彼岸漂泊的游子的心灵寄托,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的保护伞,是在艰难时期中华民族艰难向前的巨大动力。正是爱国的情怀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让中国丰饶的物产通过全球贸易销售到国外。而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中学生应该担起爱国主义的重担。
(二)勤劳简朴
种了西瓜就会收获西瓜,种了青豆就会收获青豆。勤劳的人民总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简朴的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破败不堪,而是即使生活富足也不锦衣玉食奢靡浪费,依然风行节俭的生活作风。勤能补拙是对天赋平平却功勋卓著的天才的肯定,也是每个中学生应该学习的精神。简朴的物质生活指的并不是衣衫褴褛,而是生活上不铺张浪费,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颗粒的控制资源消耗对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学习历史上勤劳简朴的人物事迹,把自己的陋习改掉。在勤劳简朴传统美德的引导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抵制挥霍浪费穷奢极欲的生活。
(三)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依靠中华民族的自强不起才得来的。在历史教材中,学习先辈的独立、愈挫愈勇的刚强性格;学习在进行抗日战争时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应用在和平年代。“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的应用先烈如“赵一曼”“黄继光”等,他们的身体虽然随风而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垂不不朽。
自强不起的经核实呢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传统美德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
(一)目标明确
在中学历史教学当课堂中,教师要明确此章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进行逐一分解,一节课一节课的去学习,而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例如在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时,学生首先要了解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变得富足强大,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向心力;民族要重新立于世界之林,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奋斗;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越发离不开各民族的发愤图强。因此,坚持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各民族统一,维护国家统一。通过教材的学习,了解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了解他们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华民族歌》。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支绽放的花朵,竞相开放,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花开春争艳。只有把民族融合在一起,才能传承传统历史文化,保证历史文化的统一性、完整性。结合教材内容,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汶川地震后中国人民相互帮助共度难关的场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结合材料谈一谈为什么在发生地震之后各民族集合人力、财力驰援汶川,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大家去援建灾区的?
(二)挖掘教材
教材的内容大多篇幅短小,但是其内容凝练。并且教材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各个时代先进人物的不断出现而随之变化。学生自主发言分享社会生活中的需要遵守的一些秩序,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探索去寻找。例如材料“每个工作日的下午在接孩子放学的时间段,中小学门口都被堵得水泄不通,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校车都堵在学校门口,很多家长都想快速找到自己家孩子,就在拥挤的人群里来回穿梭,让本来就不通畅的校门口更加拥堵,一遇到雨雪天气就乱成一团麻了”这一幕每天都在校门口上演,学生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是什么感想,结教材谈一谈自己的见解。看学生能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变这种混乱状况办法?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需要每个人去维持,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秩序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社会矛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在维持社会秩序的时候,生活中的那些场景又会遇到问题呢?早晨拥挤的公交车跟前,购买早餐的时候乱插队,吃完饭随手扔垃圾,这些行为都是在破坏生活秩序学生通过生活和教材的对比,更加明确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希望中学生在历史教材书上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强化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丰富学生的见闻,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中国抗日战争》一文时,教材中有讲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九一八事件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被打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展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代中学生不了解和平的珍贵,而通过历史的学习,让他们了解当代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了解抗日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学生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现状,促使他们积极学习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当中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当年的知识分子,满怀革命的热情;学习革命先烈如何把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
结束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丑陋,历史这一面镜子同样可以照出人的不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先贤为例,学习先贤时代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都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岁月的洗礼而流传下来的。在中学历史的的教学中学习传统美德是把历史中的社会现状,通过美德的“筛子”进行筛选,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历史,了解传统美德。中学生正是塑造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塑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有积极作用。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不单单是学习历史那么简单,而是在历史真能够探究人性,在历史中学习如何进步,在历史中学会反思。把传统美德融入到历史中的教育是值得肯定的,是需要徐宣传并鼓励持续进行的。
参考文献:
[1]秦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究. Diss. 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黄爱华. 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J]. 神州, 2017, 000(021):20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