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麦热姆?如则巴柯
新疆墨玉县北京高级中学 848100
摘要: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前进的精神支撑,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的强大后盾。高中历史课程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与文化自信有关的元素,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胸怀天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1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历史事件发生年代久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陌生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为学生全方位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如播放电影《南京!南京!》片段,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后我国所做出的维权斗争。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史及中国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国家宝藏》,让学生通过那些穿越古今的故事,了解国宝的由来及存在价值,进而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
2通过对比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历史人物时,可以通过同一时期正反两种人物的对比,让学生内化正面人物的精神,进而培养文化自信。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和秦桧的卖国求荣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如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和袁世凯的窃取革命果实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同一时期正反两种人物的对比,使学生从正面人物身上学习他们为国家奉献的精神,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除了可以对比同一时期的不同人物,还可以对比同一时期中外社会的发展情况。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教师可以将同时期中国郑和下西洋的航路开辟与欧洲的航路开辟作对比。学生通过教师的对比讲授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并且是按照军制组织的,不仅是探险队,还是海上机动队,是中国当时实力的展示。中国虽然在近代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同一时期中外社会发展情况的对比,学生能了解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并生成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二)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融入文化自信
1利用乡土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一,依托乡土资源开发编写历史乡土教材。中学历史教学要依托乡土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先依托乡土素材编写历史乡土教材,将学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遗迹、名人事迹等纳入历史乡土教材。乡土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能为学生的实践体验、知识拓展等提供有效支持,能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树立为家乡富强而奋斗的理想。
其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以培养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文化自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或国内有名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考察和参观,目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文化的伟大和厚重,进而培养文化自信。如在讲授明朝长城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最近的长城遗址进行参观,让学生摸一摸长城的石头,想象以前在这里发生的各种生活及战争的情形,以形成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再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家乡的变迁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采取小组形式,通过长辈询问、社会风俗调查、城市变迁调研等途径,感受家乡的变化。在小组合作调查中,学生的视野被拓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知更深刻,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发展史,进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深度探索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知
一是,通过挖掘彰显民族优秀文化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内,中国的综合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引领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科技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古代中国在经济、军事、政治等领域的探索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统一了六国,并开创了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此外,法令统一,货币、度量、文字统一,万里长城的修建等都是秦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并能为今天的国家建设提供借鉴。中国的近代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经历过千重万险最终成立了新中国。无论是古代秦王朝的先进历史,还是近代中国的艰苦历史,都是值得我们中华子孙骄傲和自豪的历史,都是中国人民成长和成功的精神力量。
二是,通过历史杰出人物,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屈原、岳飞、顾炎武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相关杰出人物的事迹,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通过事迹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文化自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不能强制学生认同
如在讲授古代名医华佗和李时珍时,如果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是很难让学生认同古代的名医非常伟大的,且不利于学生提升文化自信。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广泛搜集华佗和李时珍的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将两人的医德、医术融入课堂讲授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华佗和李时珍,同时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提升文化自信。
(二)以免陷入传统的教学思维
如讲授“鸦片战争”时,传统的教学思维是通过战争原因、战争经过、战争结果的讲授,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使学生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和启示。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不利于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复杂性,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中英关系进行陈述,之后融入鸦片战争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鸦片战争了解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之后从近代中国对鸦片战争的看法了解国与国发生冲突时文明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教师指出,对于各国之间的冲突,不是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方法,还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来解决。目前中国不再惧怕侵略和欺凌,因为中国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有大国自信。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然就会提升文化自信。
(三)要胸怀天下,不能狭隘
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丰富的世界,各民族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华。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胸怀天下,不能狭隘,以避免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被禁锢前进的脚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要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以宽阔的胸怀面对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并根植于本土文化,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结束语
综上述,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肯定,而教育是对文化的传承,是帮助学生构建文化自信的主要载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萌生民族自信心,进而构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冯荣国.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30-31.
[2]顾冬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3]刘运杰.陆虎.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J].中学历史教学.2018.(0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