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实践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匡翠
[导读] 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匡翠
        三站中学
         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说到底也是如此,即“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系统整理知识、科学运用知识等三方面的为容。 本文试就如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点看法和体会。
        一、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   教材中不同章节或同一章节中的相关问题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若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异同,就会减少泛化现象的发生。加大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如运用并列对比法学习植物的分类部分。教会学生植物检索表的制法,然后让.学生普查校园植物、分出类别,再运用二歧分类原则。依据植物的形态特点编制校园内植物检索表。这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对比在学习生物学时的作用,而且使学生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再如,运用列表对比法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运用挂图一实物对比法、模型一标本对比法、书图一实物对比法、挂图一模型对比法等组织学生学习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等,都能提高学生目我获取知识的水平。
        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速读归纳法   经过“教者提示一速读思考一归纳梳理”过程,把所学内容迅速在大脑中建立起规范的信号联系,这充分运用了速渎识记一快速分析一综合归纳的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如,在学生自学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者提出,在分裂过程中染色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围绕这一重点及难点问题速读标记、串联归纳,然后再让学单生讨论发言,教者最后拾遗补缺,从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点来,这样做的结果,学生课后反映记忆深刻。
        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法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说过:“我即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大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观察力对于一个人智慧的启迪、创造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识生物界的各种规律,实际的观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在教学中,无论是对动、植物模型、挂图、标本等的静态观察,还是动态观察, 都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角度和顺序, 做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从某个生物个体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从个体到群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命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等等,使学生即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要学会周密细致的观察方法,这对于学生独立地进行事物观察,并从中获取知识进而撰写小论文等大有裨益。
        二、导之以“法”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1、设计教案,突出渐意   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和水平,就某一章节让学生设计、编写教案,这是系统整理教材中各种知识点的一项创造性劳动。教案中除要求学生体观出最基本的项目(如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具使用、教法、板书设计、复习巩固等)外,在体现对知识的整理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学生运用直述法、图示法、师生对话法等等,并运用直观教具用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以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通过设计这些教案,不但培养了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而且对教者如何改进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十分有利于教学相长。
        2.设计习题,突出技巧   生物学科教材同其它学科教材一样,是由许多像链锁一船相联系着的原理和规律组成,而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复习资料,将片段的、杂乱无章的容易遗忘的知识联起来,就能使学生学会系统整理知识、完整掌握知识的方法。如提出问题:怎样用最简单的形式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作用的关系?联系五纲哺乳动物心脏特点,说明了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图示法概括循环系统的全貌等等,提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总结,这样做的结果,就起到了提高学生系统整理知识能力的作用。
        3.设计实验, 突出创新   在教者给出课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验证,这是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活动规律、验证已有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着重于在自行设计上下功夫,同时把所设计、操作状况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使学生在激励机制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如学生自行设计观察叶下表皮气孔的实验,学生在认真看书准备的基础上,除了按教材中提到的方法去做以外,还采取了其它多种形式的试验。如分别采集不同植物、不同时间(晨、中、晚以及阴天、晴天等)的叶片进行比较观察, 分别记录,最终找出最好的实验材料和采集时间。在此,学生的思维能力,敢于突破教材框框的精神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激之以“用”,培养学生科学运用知识能力
        1.激疑思问,疑中求解    教学中有意识地精心设疑设障,以适度的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两学生运用旧知解疑的能力在教些实践中,或直接由教者设疑,或教者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设疑,再由学生解答,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生物进化内容时,提出:生物是怎样进化的?为什么?你有什么证招吗?学生就会运用理知解疑的方法,再如,讲生态学内容时,教者提出:投药灭鼠是限制力机教量的最好办法?师生讨论后得出站论投药不是最好的办法,除从安全因素考虑外,还因药虽然杀死一部分老鼠,但根据生态规律活下来的老鼠则会加速繁殖,很快又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环境对老鼠的负载能力,如扩大和利用老鼠天敌为数量以限制老鼠数量:减少或杜绝食物夹源以限制老鼠数量,清除藏身场所新其居住后路以限制老鼠数量等等,学生讨论热烈,效果非常好。
         2、解题释疑,活化解法   让学生做一些技巧性、综合性、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习题,这-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习题来源或出学生自行拟定,或从某些习题集中获取,亦可由教者或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身心发育特点应适度。习题的类型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包括填空、选择、填图、计算、据图解等等,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
3.运用规律,指导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如通过所学,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用生活习性,再用于指导动物饲养和农作物、花卉的养植,把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如做不同条件下的种子萌发试验,从中找出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并提出提高发芽率的方法及措施。再如,开辟实验田,让学生结合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用黄粒玉米和白粒玉米进行杂交实验,并用所学理论解释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从中学会杂交育种的科学方法,这不但使学生从为心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有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