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华燕
[导读] 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文道统一,怎样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心灵美
        华燕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1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文道统一,怎样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心灵美
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语文和德育不是两张皮,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作,应将德育渗透于
听、说、读、写的技能培训中。
        关键词:德育      渗透      听说读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优秀的作品激励人,通过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从而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目的”①,所以,在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的今天,教师还应该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塑造其高尚人格,并将这一点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一、将德育渗透于听的环节中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如何将课文讲得深入浅出,使学生愿意听,并在听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呢?老师要特别注意披文入情,努力通过美好语言和优美词章的讲解、分析来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文道统一,把文章的语言美和学生的心灵美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教学过程宛如“润物细无声”一样去滋润学生的心灵。除此之外,教师还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还要引导他们去感受、体验,去和作品中的人物、情境以及隐藏在作品后面的作者进行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甚而被深深地打动。例如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所抒发的人间亲情是一种最切近的、最美好的生活情感。教师如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与作者的情感通路,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等文字所深含的情感,则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父爱”之深沉,进而感悟亲情之可贵,在听课时无形之中接受了“亲情孝道”的教育,这就比上一节枯燥的说教课效果好得多。
二、将德育渗透于读的环节中
        语文教材精选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文辞优美,更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读之诵之,学生在吟诵中积淀、升华,心灵得以熏陶,心胸自会开阔,情操得以陶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把早自习、课内、课外的时间都充分调动起来。
        举诗歌为例,诗歌音韵和谐,学生最喜欢读,而诗歌的内涵也极为丰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让人面对困难与挫折,陡生气象万千;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志何其恢宏、高远;“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自信何其逼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显旷达胸襟,又示真挚情怀,殷殷之情,劝勉之意,使人倍感温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马喻人,让人感受壮士不服老,而继续发奋的跳动的雄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治国之道纳于语中,令人得以警醒;“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历史让人感到一份沉重,感到一丝悲哀,不禁深思百姓何时才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报国的耿耿忠心,能因自身的遭遇而更改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那志向虽迭遇挫折而更坚定。诗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都荡涤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三、将德育渗透于说的环节中
        每节课课前三分钟,交给学生自由地说,说故事,说经历,说课文,内容不限,尽情发挥。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真实地表达,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说”中或受启发,或长经验,或受教育。例如一次上课铃响后,一个女生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她说自己很喜欢上网,以致经常忘了上课,忘了吃饭。一次当她上网正过瘾时,母亲来网吧找她了。她觉得很没面子,当众斥责母亲。母亲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当时她有点后悔,心想母亲一定生气了,再也不会理自己了,她心虚地回到学校。寒流来了,当她裹着单薄的被子在床上瑟瑟发抖时,母亲的身影出现在眼前。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下决心再也不去上网,不让母亲担心了。这个女生讲到后来,差点哭了起来,底下的学生有的眼睛也红了。就是这样经过互相“说”和“听”,学生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世间的真善美,改正了不少缺点。
四、将德育渗透于写的环节中
        作文教学是学生创造美、培养其审美创造力的主要途径②,也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上佳时机。“文章乃千古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写作即是抒发心情,是生活的体验,人生的感悟。作文指导中教师应着眼一个“真”字,做“真”文章,字字篇篇,去虚假,点点段段不矫饰,赞纯真良善,疾虚假丑恶。借写作之手,阐幽发微,既可显学生的真知灼见,又能暴露学生的思想。写作中出现不正常的心理,捕捉教育的契机,全在教师,见微知著,善作挖掘。虽片面不假以颜色,于循循中使之渐趋感悟;虽激动不妄加诋毁,于只言片语中加以诱导,使之平静。既不凌节而起,拔苗助长,亦绝不任其发展,干渴时留雨露,惘然中指迷津,唐突时稳心神,摇摆时坚志向,犹豫时促奋进,忧闷时舒胸怀……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从而陶冶情操。(1)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大自然,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气势美、和谐美、形态美、色彩美,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情感活动,以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给予他们美的启迪和思考,以培养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如学校中的环境美、教师育人美、学生行为心灵美等等,都可以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下来。(3)引导学生自己创造美。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墙报、手抄报,自办校报,每逢节假日让学生动手创建“美育角”,内容尽可能丰富多彩。
        总之,语文是德育的最好的载体,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本身的德育资源,真正做到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选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如春风化雨,于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情感美育探讨》 邵峰
②《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冼庆和

作者简介:华燕(1977-),女(汉族),湖南衡阳,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单位),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衡阳市中职语文美育与德育的统一研究》(立项编号:ZJZB2020095)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