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童
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 361027
摘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成为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育体系的最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是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人衔接研究为重点,分析人才培养的定义,提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组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有效策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研究
引言: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主要以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等提出创新的思维模式,形成具有系统化的教育理论体系,这也有助于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的部署工作,成就“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战略布局,中高职院校要全面进行改革深化,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推进高等职教软实力的增长,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劳动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产教两者相互融合,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促进专业的调整和建设,进一步改革中高职学校的教育体系。以人才培养作为主体,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和探讨教学方法信息化。结合有关的教学实践分析,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职业能力水平不断上涨,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一、人才培养的定义
人才培养,必须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两者统一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深入市场调研活动,综合有关部门的指导建议,对应用电子技术在不同环节采用目标定位。比如应用电子技术有关的产品,在包装、宣传、研发、售前、售中和售后等方面,都有与之相对应和匹配的岗位。以应用电子技术的职业定位标准,提升学生特有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积极发展。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以全面的发展作为中心,培养人才拥有高技能的专业水平,也要做到有责任感和道德的社会自然人。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面,要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定位,让学生熟练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各种技能,以创新的思维运用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实操水平、维修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思维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专业考试的机会,让其能够获得对应专业的证书,不断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的模式
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基础,就业为目标,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操机会。了解岗位群体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标准,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将教学方法和内容高效融合到工作流程当中,在专业课程的实操中切入有关的岗位工作流程。与此同时,也可以采用车间进校的实操方式,加强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工学教育的高效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策略
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面,需要提升中高职人才衔接的策略,就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教学体系,也要确保课程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符合中高级两个阶段的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为了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应用电子技术领域,在中职院校要提前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中职和中学学校就能了解到高职的学习方法,加强和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志向,及时尽早的挖掘相关的人才。学生步入高职学校的初期,就要对学习和工作进行清晰的规划,不断提升学习的质量和兴趣,锻炼学生自主研发的能力,让词能够尽快的融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结合工作的需求,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结合工作的需求,适当调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在综合能力和专业智能的基础课程的开设,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保留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外,增加:毕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相关的课程实践内容。进一步修订课程的标准,弱化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增加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
(三)采用弹性的学分制,完善选修课的教学体系
实行具有弹性化的学分制,不断完善选修课的教学体系。拓展选修课的比例基数,让学生在选修课上得到更好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培养计划的制定,选择符合自身成长需求的课程,以跨专业和跨体系的选课标准,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进程,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相关的学分,不强制性的规定,在某个期间必须要达到多少学分。中高职学校,开设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关的基础课程,让非该专业的学生也能自主选择该课程,要求的标准可以低于专业学生,这样进一步提升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词学习的兴趣。采用粗放化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能力,与不同学科相互融合,培养学生适应性、开放性和系统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以多元化和开放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改革教学活动的形势,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由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以移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软件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演讲、演示教学、讨论、情景、案例或者参与话题、小组竞争等方式进行授课。中高职学校要鼓励学生寻找实践的单位或者活动项目,加强校企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实施和公司实施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选择每一堂课程的学习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采集信息、查阅资料以及探究等有关学习方法,经过学习和理解后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衔接就业岗位。
(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以因材施教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懂相关的知识。高职学校扩招生后,学生入学的成绩相差较大,如果学习能力强或者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心仪的学科进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跳级或者提前毕业。加强挖掘学生个性的优势,让其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对于开放性的学科知识,要加强学生在个性化的培养。在学期的初期,学校进行摸底测试和考核,对学生进行优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层次划分,以分层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积极性,在合适的班型让孩子更轻松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教师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培养学生成才,人生而教育平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三、结束语
纵观上述,全文主要阐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研究,分析人才培养的定义,主要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提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策略,主要包含挖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结合工作的需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采用弹性化的学分制,完善选修课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以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几个方面,在中职院校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志毅, 徐秀会. 新时代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与实践[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9, 000(003):69-73.
[2] 管甜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9, 025(008):169.
[3] 王为. 高职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 速读旬刊, 2019(3).
[4] 闫冬梅.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思考[J]. 科技资讯, 2019, v.17;No.572(35):252-253.
课题编号:FJJK19-948
课题名称: 高职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向‘3+2'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延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