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靳楠
[导读] 随着当前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靳楠
        内蒙古军区八一幼儿园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51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提高个人的工作水平,首先要做到强化幼儿的良好习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来使幼儿获得更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也围绕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展开讨论。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一、示范讲解法的有效运用,帮助幼儿培养衣着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以及生活经验不足的因素,对生活习惯的形成良好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针对孩子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老师不能单单的教育和指责他们,应该采取示范讲解的方式,让幼儿懂得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性,并将老师或长辈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当做效仿的榜样。比如在中班幼儿衣着习惯培养方面,可以挑选出可以正确穿衣或脱衣的大班哥哥姐姐,让他们给中班幼儿示范如何正确的穿脱衣物。首先从下往上,先将鞋子脱掉,再将鞋子摆在床边位置,然后将裤子和衣服脱掉,折叠好放在床的另一边。当然也可以通过老师的亲自示范,边讲解边进行示范,这样促使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经过多次反复的强化练习,幼儿也能逐渐的掌握穿脱衣物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幼儿正确衣着习惯的培养。
二、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
        2.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些父母苦恼孩子不认真吃饭,吃几口就不吃,肚子饿的时候,再回去找食物。对此,除了常规进餐外,进餐也应定量,孩子进餐前不应在短时间内吃杂食。这样就不会影响进餐时食物的量。为了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习惯,父母必须平衡饮食,将肉类和蔬菜混合在一起,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2.2养成良好的唾眠习惯
        充足的睡眠是确保幼儿健康的重要条件。孩子必须养成积极入睡的习惯,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入睡。父母不应唱歌,讲故事或唱摇篮曲以使孩子入睡。在房间里,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当的睡眠条件,例如安静的环境,合适的温度,睡前完成大小便,换尿布等,以便孩子可以顺利入睡。不要让孩子独自睡觉前激烈玩耍,家长可以和孩子安静地玩耍一段时间,甚至可以用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孩子入睡。
        2.3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习惯,如何使孩子了解讲卫生是幼儿园老师的主要职责之一。一些孩子喜欢户外活动,但有时一场活动后他们的手很脏,甚至他们的衣服也很脏,但这不是父母和老师想要看到的。在教与学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在微妙的细节地方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早上检查孩子的小脸洗的干不干净,小手是不是白白净净和指甲长不长和衣服是不是脏的。有意识地选择一个讲卫生的孩子作为榜样,并呼吁每个人向他学习,以便孩子们养成讲卫生的意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阶段的学生学习自制力较差,难以在学习的全程集中精力学习。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幼儿的教育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多媒体能够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将幼儿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幼儿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幼儿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内容比较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画面感较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从而使学前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在学习“我会整理”一课时,幼儿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宝宝爱整理》的音乐动画视频,让幼儿通过观看,对整理产生兴趣,使幼儿认为整理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使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在回到家中也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一些整理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学习习惯
        在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会创设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进来开动幼儿的思维。但是在很多情景背景下,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始终保持在比较高的状态,但是对于教师课上讲解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和吸收。一方面这是受制于学生本人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有限,没有养成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始终没有得到开发,教师就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搭积木游戏的过程中,虽然是游戏环节,但是通过做游戏来开发学生的大脑,也已经是当下学前教育阶段常用的教育方式。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有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然而,在日常教育工作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只是将搭积木当做一个正常的游戏过程,并不愿意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动脑,而为了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
        比如在搭积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总结出一些比较有用的搭积木规则技巧,为学生讲解积木在搭建过程中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才会答得更高更快,在搭积木之前,如果学生想要搭的更加漂亮,需要怎样思考自己的造型等等。通过为幼儿讲解这些问题,幼儿的思维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如果学生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某块积木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等,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进行引导,提示其思考,完成积木的搭建。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中,很多幼儿都是盲目的搭建积木,来获得游戏体验。但是这样的游戏过程并不能给幼儿带来比较强烈的成就感,为了强化游戏过程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项目化的游戏内容。比如在打其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搭建一个以城堡为主题的项目。每位学生都要利用手头的积木,搭建出一个具有创意性的城堡造型,在有了距项题目的前提下,如何设计城堡的颜色?如何搭建城堡的底座,保持房子的稳固?也成为了学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样一来,在动手玩游戏的时候,学生也需要将一些游戏的技巧带入到动手过程里。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内的积木数量也是有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一条件去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念,每个人只能够通过有限数量的积木块儿来完成城堡的搭建。在条件设定的前提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根据教师提供的搭积木技巧规则来完成搭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积极动脑,培养了智力。
在游戏过程结束之后,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可以体现其个人思维的。教师可以将每位学生的城堡成果拍摄下来,向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展示,让家长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示家长,在家中玩游戏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这样的思维和游戏方法进行游戏,长期坚持下去,幼儿会对游戏过程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遇到问题也会逐渐形成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结语:
        良好行为意识的形成来源于实践,习惯的形成更依赖于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交流、游戏、劳动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培养孩子与同龄人交流的技能和习惯,获得“怎么做”的理解,形成一系列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接触和加强,促使他们将这些行为习惯和技能发展成一种自然习惯。老师及时引导孩子相互学习,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吉九.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47-48.
        [2]王霞.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2020(30):130.
        [3]蔡芝英.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