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摘要:在语文教育中,通常存在老师“启而不发”的情况,怎样开展学生思维,解决好学生应老师“启”而“发”,变成主动质疑与研讨,是每位老师都想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创造性思维,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枯燥与乏味的状况。
关键词:质疑问难 初中语文 教学运用
前言:思考能力是任何智力活动开展的前提,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但是满堂问就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吗?回答是否定的!老师“设疑=解疑”的形式必须让师生走上一种声音、一条思路、一个答案的境地。学生的想法、困惑没有机会表达,年复一年,他们的思维情绪就会不停的增多,最后儿子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学贵有疑”,主动质疑,多疑多思,才可以有所发现。如何去引导学生去怀疑,去思考呢?我认为要从两点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培育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的乐趣
1、课堂当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鼓励学生敢疑敢问。课堂教育中,我们时常遇到诸多学生因害怕而说错,害怕自己把问题说不清楚而被人取笑或者遭到老师的批评,导致有疑问而不敢问的情况。针对类似心态的学生,老师应该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不应该去指责而需要肯定学生可以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的精神,只要疑惑的有道理有有意义,老师就需要及时及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自然会产生质疑问难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文章时,学生自从读完文章之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讲:“老师,我觉得愚公移山这件事太不值得了,害得他的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跟着受罪”他的问题立即引发了一个同学的大笑。这个疑问虽然提的有点突然,但是作为老师应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能对学生简单的疑问的否定,更不可以对学生给予批评、斥责。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及时的指导学生,告诉学生:对课程提出质疑需要牢牢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的问题提出疑问,这样我们质疑问难的质量也就有所提高,问题也更加具有意义[1]。
2、主动创设课堂情景,引发学生质疑问难的乐趣。初中语文课堂教育中,要刺激出学生的质疑欲望,在多 媒体普遍运用的如今,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语文老师要利用多媒体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势,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老师的情景创作之中。笔者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文章当中,课前就利用了多媒体,采用图片、视频等有关旅鼠相关的资料展示,当学生认识到这种生活界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时,具有诸多的难解之谜时,需要马上刺激出学生的质疑欲望。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结合课文的题目就会持续提出疑惑:旅鼠生活在什么地方,旅鼠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旅鼠有什么生活习惯,旅鼠“死亡大迁移”是怎么回事。有效的课堂情境的设计,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质疑问难,也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老师在课堂教育中不可能想到所有的教学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老师需要放下身段,听听学生的质疑问难,不管是学生解决了问题,还是老师解决了问题,对师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2]。
二、促使学生做敢于质疑的人
1、大胆质疑课文,向作者说“不”
我们大可以学习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文化态度,对课文也“批判的接受”。在《珍珠鸟》文章中,我们通常是抓住点睛之笔的那句“信赖”,通常营造出美好的境界,进而察觉人鸟共同相处的主题,之后,有特殊想法的学生就可以提出,这这根本是一种不公平的相处,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假象。鸟儿本应该飞在蓝天,平等才是真爱的主要。文章的我是高高在上的主人,珍珠鸟儿是人类手里的宠物而已,所谓和谐相处,不过是“我”需要小技巧驯服了动物之后的自我陶醉罢了。多么深刻,多么犀利啊,你能说他所说的没道理吗?
2、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向老师说“不”
韩愈早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说,哈佛大学也有“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的校训,要想青胜于蓝,需要不盲目信任老师,有自己的思想。《陌上桑》课文当中,使君被我评析为无耻愚蠢的好色之徒,是美罗敷的反面衬托形象。然而学生质疑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鬓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捎头”,他们可以自由欣赏罗敷之美,使君为何不能?这带给我深刻的思考。是啊!使君爱慕,倾心于罗敷,并谴责询问,愿娶她为妻的行为,不能是一种有理有节的君子之举吗?(他完全可以用武力强抢)而且从后文来看,针对罗敷那一番不能自圆其说的夸父,使君并没有中途恼羞成怒,反而一直彬彬有礼的听到最后,给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空白。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使君是为罗敷的美丽形象与美好心灵屈服。针对于此,使君定位为彬彬有礼、儒雅豁达的形象才更有道理[3]。
3、质疑训练
有了上面的质疑精神,我们发现在训练题当中,有多少题是无意义的,有多少答案是不严密的答案。小到字音字形,大道分层概括,针对这些,我们切勿不可只抄袭答案,而应该爱憎分明的讲出自己的理解。我前些天就与学生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寡助之至”的之字用法争辩许久,之后在多方帮助下得出与答案更合理的解释。“之至”作为一种固定结构,意思是到了极点,“之”的助词,等同于“得”字,是补语的特点。可以讲是学生的质疑促使我深入思考。
结语:总而言之,敢于质疑是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可以让你的头脑更加灵活,看问题更加透彻。而作为老师,我们追求的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而开展的”这样理想的教学境界。假如在教育中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疑惑,使学生具备一种不满足于课本或老师的现成结论,敢于超越前人的能力,从而通过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思考,来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与结论。这样一定能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境界迈进一大步,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文彬. 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难技巧[J]. 教师, 2019, 000(031):55.
[2]张晓玲. 构建溢满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20, 000(004):43-44.
[3]陈巧. "导问引学"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3):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