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吴小奇
[导读] 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新课改工作正稳步推进,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得到应用。
        吴小奇
        山西省朔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山西 朔州 036002
        摘要: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新课改工作正稳步推进,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得到应用。从小学数学学科来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成为了当务之急。思维导图能够通过点、线、面、色彩等来将核心知识点系统呈现出来,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具广度、深度,因而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将思维导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然可以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更为理想。本文即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思维导图予以合理应用展开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用之策,这样方可使得教学的实效性有大幅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导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是较大的,因而要寻找到可行的教学措施。在各类图形工具中,思维导图的功能是强大的,其是通过图片、文字等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可以使得思考的难度大幅降低。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对思维导图加以利用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对学习效果起到的促进作用是较为显著的。
1 思维导图的特点分析
        思维导图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提高笔记效率,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其已经是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一种模式。对图像式思维加以利用,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可将知识的复杂程度大幅降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使得学生的思考更为主动、深入。现阶段,思维导图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教师可以通过此种思维图形工具来对教学予以辅助,进而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思维导图呈现出焦点集中的特征,将中心图像予以确定后,可逐渐向外扩散,每个层次都能够清晰呈现出来。对图形分层加以利用可以使得相关的知识得到合理分解,并确定相互间的联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站在全局角度对问题展开思考,并对所需知识进行提取,知识理解自然就更为深入。思维导图呈现为树状结构,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间存在的逻辑关联有更为清晰的认知,想象思维能够充分调动起来,知识掌握程度能够有大幅提高。从小学数学教学这个角度来说,数学知识呈现出抽象性特征,学习难度是较大的。将思维导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此可以使得学生以更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学习难度也会明显降低,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构建起严密的逻辑框架。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掌握的数学知识更为丰富,并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这就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通过思维导图也可使得效果更为理想,学生依据所要学习的知识建立起完整框架,并对各类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如此就可保证学习质量达到预期。
2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 借助思维导图,辅助课前学习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前学习这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只有课前预习能够做到位,接下来的学习才能顺利展开。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必然要接触到新的数学知识,此时可将思维导图加以利用,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间存在的关联性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并对新知、旧知予以连接,如此可以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比方说,在对“换算体积单位”展开教学时,提前预习必须要做到位,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方式来将知识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学生已经完成了“换算长度单位”的学习,可将此作为切入点,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对两者存在的区别,以及换算的方式有切实的了解,并通过思维导图予以呈现。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作为中心,围绕其展开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来进行完善。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信就会得到增强,学习的效率、质量也就会有大幅提升。


2.2 回顾总结单元知识,构建体系框架
        若想保证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能够顺利展开,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就夯实基础,知识体系必须要构建起来,同时要对数学思想予以渗透。教学过程中对思维导图加以利用可以使得学习难度大幅降低,教学质量也能够有明显的提升。小学生的年龄不大,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习惯也没有养成。此时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比方说,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教学时,教师先要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并要求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样可以使得接下来的学习获得更为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通过多媒体来将生活实例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确保学生能够对平面、立体间的区别有清晰的认知,这个时候则要对之前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也就是围绕长方体、正方体进行延伸,如此可以促使学生的认知变得更为深入,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间存在的关联性。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重点主要做好分类,如此就可保证教学效果更为理想。采用此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展开思考,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也能够对其学习效果有切实的了解,进而展开针对性指导。
2.3 借助思维导图,攻破知识难点
        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系统性是比较强,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和能力上得到锻炼。但这样的知识特点,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性的遇到困难和障碍等。所以,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攻破在学习中的难点。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得力助手,让最终的课程开展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在传授知识“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的概念时,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所以,在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先找寻实物让学生理解,再借助思维导图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差异和区别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知识障碍,使得学生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得到攻破等,将思维导图的价值和内涵展现出来。
2.4 与生活相结合,合理延伸知识内容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尽可能从生活出发设计教学。由此可见,将生活融入学科教育是教学的发展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仅靠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来促进思维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拓展延伸,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人民币。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绘制以“生活中的人民币”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写出哪些活动需要用到人民币,每次活动花费的人民币是多少以及自己的消费观念等。让学生基于生活体验绘制,能够有效增强其学习体验。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断的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对学生的方方面面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关注和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以此来辅助课前学习、实现兴趣激发、攻破知识难点、构建错题集锦等。成为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使得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一举数得。

参考文献:
        [1]何宇敏.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72-73.
        [2]孙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8(36):49.
        [3]常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146-147.
        [4]焦星.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风,2019(26):40.
        [5]张惠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39-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