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朱碧玉
[导读] 幼儿园趣味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游戏,其本身是游戏与教育的一种融合形式
        朱碧玉
        临澧县实验小学幼儿园  415200
        摘要:幼儿园趣味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游戏,其本身是游戏与教育的一种融合形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吸收知识,增长见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大纲的内容也在进行着调整,要求幼儿的游戏不能仅仅作为游戏存在,更重要的是赋予游戏教育意义,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得到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趣味游戏对于幼儿的意义,提出进行趣味游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趣味游戏;具体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教育不再是玩乐式的教育,人们开始注重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知识技能,生活常识的培养。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很难通过口述给幼儿灌输枯燥无味的知识,甚至可能引起反作用,让幼儿厌恶学习。因此趣味游戏的提出就是解决寓教于乐难题的一个方法,通过把知识内容融合进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知识和生活常识,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趣味游戏对幼儿的意义
        1.寓教于乐,帮助幼儿学习
        趣味游戏作为教育游戏的一种具体形式,其目的是将教育和游戏融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既满足幼儿对于玩的需求,又满足幼儿对于学的需要,从而在游戏中帮助幼儿更好学习。例如在传统的游戏“网鱼”中,幼儿有扮演网,有扮演鱼,在固定的区域内由网捉鱼,被捉到的鱼就变成网。这种游戏模式只能满足幼儿的运动和游戏需求,在知识提升上帮助很低,但是可以加入一定改动,例如用数字贴在网和鱼身上,只有相加到“5”才能捕捉,从而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基本的数学加法,提高幼儿的知识技能。
        2.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枯燥的学习本身是活泼好动的幼儿难以接受的,对于幼儿来说通过讲述进行知识灌输,很容易引起幼儿反感,从而不愿意学习。因此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把知识结合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知识,让知识不再成为负担,从而更爱学习。例如在进行趣味游戏击鼓传花的过程中,可以让花落在谁身上,就需要上来讲一条知识点,或者生活常识,用这种方式鼓励幼儿为了游戏进行学习,从而让幼儿不厌恶学习。
        二、利用趣味游戏进行教学的具体策略
        1.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趣味游戏的目的就是让游戏和学习充分结合,避免由于学习的枯燥,导致幼儿抗拒学习。因此在趣味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提高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游戏有趣,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网鱼”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入最基本的数学加法,来增加游戏中的学习内容。但是如果加法较难,让幼儿短时间内无法做出判断,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兴趣,从而让游戏变成学习的负担。所以用“5”为最大数,让幼儿可以较为简单的进行数字加法判断,并且可以越来越熟悉加法的应用,从而提高作为“网”的抓人能力,和作为“鱼”的躲避能力。

幼儿往往具有很强的好胜心,而5以内加法的熟悉应用可以提高他们的游戏能力,就会有效促进他们进行学习和掌握,不仅适当的增加了游戏难度,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还有效的帮助幼儿进行了学习的提高。
        2.积极利用课余时间
        趣味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仍然不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所以趣味游戏不能冲撞正式的有目的性的教学时间,而同时趣味游戏的游戏时间一般较短,可以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例如击鼓传花游戏,其一次游戏的时间仅仅需要不到30秒,加上游戏惩罚也就一分钟上下。因此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例如午餐后,午睡前的一段时间,短短的十几分钟可以完成近十次击鼓传花游戏,让被传到的幼儿上台进行知识科普或者知识复习,利用这一小段时间进行并不剧烈的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感觉疲劳,方便休息,又不至于过度运动,睡不着。另一方面通过小惩罚,让幼儿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科普,提高知识能力[1]。
        3.平衡学习性和游戏性
        趣味游戏作为教育游戏的一种,需要兼顾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的融合,但是如果游戏性和学习性不能很好平衡,就会导致趣味游戏的意义减弱。例如趣味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加喜欢游戏,想要参与游戏,提高游戏趣味性的设计,而较少学习性的内容,就会导致学习性难以体现,而把游戏性无限放大,很可能起不到教学意义,变成了传统的游戏模式,比如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最终拿到“花”的幼儿,不再限定需要讲解学习的知识,或者生活常识,就会导致学习性降低,让游戏仅仅作为游戏存在。而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加入更多很难的知识,就会大幅度削弱游戏性,让游戏反而成为了幼儿的学习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幼儿厌恶学习,也厌恶游戏。例如在“网鱼”游戏中,教师在学生的身上贴上古诗词的上下句标签,让学生根据内容抓捕,或者用较难的数学加减法让学生对应计算,会导致学生认得时间远远超过玩儿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会更进一步厌恶知识学习。
        4.加深对趣味游戏的认识,进行广泛收集
        教师想要真正利用好趣味游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加深对于趣味游戏的认识,真正判断什么样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又能满足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需求,避免趣味游戏不能适应幼儿的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趣味游戏进行有效分类,例如有些游戏是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网鱼”等游戏,就需要具体分析这些游戏的时间,不能在餐后睡前进行,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应该空出专门的游戏时间进行较为消耗体力的游戏活动。而餐后睡前等零散时间可以进行“123木头人”、“击鼓传花”等消耗不大,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收集更多的趣味游戏,来扩充幼儿的游戏库。例如借助具有丰富意义的民间游戏进行趣味游戏设计等。
        三、结语
        趣味游戏作为教育游戏的一种形式,做到了趣味性和学习性的统一,能够让幼儿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这也满足了《大纲》对于幼儿成长的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趣味游戏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对于游戏性和学习性的平衡也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孙艳丽. 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探析[J]. 学周刊, 2016, No.277(01):196-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