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冬凤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新时期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更看重学生实际的听课效率和心理健康的养成教育。情境教学法的提出是针对小学教学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现状而设定的,在具体应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构形成的一个过程。通过开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式探究,在探究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数学中的情境问题现状以及情境教学法在其课堂上有效运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
数学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的一门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巩固,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交流和反思,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体验。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情境教学融入其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开设生活情境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身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符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变化特征和成长规律,更能与小学数学的学科目标保持一致。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时,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找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并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的以学生的视角来观察学生的生活动态,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情景表演等一系类的环节来引入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拉进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最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用剪刀将彩色纸裁剪成纸币的形状,并用记号笔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标上相应的面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创建一个水果超市,并将事先准备的水果道具摆放至讲台前,在向学生们展示完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支付方式后,便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卖家,一部分扮演买家,让学生在情境教学的活动中都能够亲身体验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如何运用不同面值的钱来进行支付以及找零方式等,教师要在活动的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现状进行及时的讲解和指导。通过开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加强知识点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情境教学活动中真正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以及具体的使用规律。
二、引入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
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数学知识。
三、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阶段利用数学知识能够对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形成一个抽象的认识,并形成数学体系,这样就有效省略了学生的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在对数学问题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中,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小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形象思维的阶段,这个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在探索世界中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最小公倍数”的学习中,在课堂上为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岛上住着两个渔夫,一个渔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捕鱼3天后休息一天,另一个渔夫规定自己捕鱼4天后休息一天,两个渔夫何时能够同时休息?这个故事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老师由故事导入对这部分的知识的讲解,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设计操作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总是对未知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高效的教学.那么教师可以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实际操作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实际上是对知识最直接地接收,再通过思维与操作的结合,让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一种智慧.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就以几何知识的教学为例,学生的几何思维还没有得到发展,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理论教学,那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七巧板,在课堂上以七巧板为辅助工具,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形状,随后引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用你们手上的七巧板拼出你们印象最深刻的物体.”教师提出要求之后,学生就开始摆弄手上的七巧板,把这些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经过更重排列,摆成自己所想象的物体,通过完成这样的任务,实际上就是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图形的特征,与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对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们在采用情境教学方法时,要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依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设计出问题情境,并在情境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美藩.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34).
[2]宋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