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陈墩明
[导读]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中低段数学教学中
        陈墩明
        邳州市宿羊山镇梁口小学
        摘要: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中低段数学教学中,因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与理解难度。若是教师仍维持“定式讲授+习题训练”的授课方式,只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继而丧失自主学习兴趣。只有重视创新施教,积极为学生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与中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能力与学习特点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观察、思考、探索、应用中理解数学内涵,具有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强调应促进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具有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构建主义理论视阈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展开探索,使其深入学习,进而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认知升级。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在有效问题情境引导下,使其独立探思、积极实践。继而,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
        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感受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学科能力与关键技能。”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密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便会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其展开自主探究。部分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虽然运用了创新方法,但是因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导致情境的设计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是与学生认知发展相背离的问题,引发无效教学问题,影响了授课效果。
        (二)进入情境时间长
        为了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力,教师会依据施教内容,创设多样性情境。但有些教师未考虑情境创设的适宜性、科学性问题,导致学生理解、进入情境的时间过长。例如,《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拓展教学,未经铺垫便引入斤、两与克和千克的转化知识。这便会造成对新知掌握不了的学生产生新的困惑。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更将使学生融入情境、理解问题便需要较长的过程。
        (三)忽略个体差异性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认知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教师便需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进度之间存在的区别,促进教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但现实却是,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维持着千人一面的教学设计原则。这便会导致部分基础扎实、思维反应较为灵敏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十分简单,产生自满情绪;而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又会滋生诸多问题,致使班级中两极分化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
         (一)趣味性
        中低段小学生初入校园,开始逐渐适应系统性学习,他们仍以具象思维为主。为此,面对抽象、严谨的数学学科,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略显陌生、晦涩。这便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注意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并且,应能够掌握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问题情境创设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能顺畅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之中。
         (二)问题性
        为了体现情境创设的意义,教师还应注意情境创设应当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且,可以在拓展教学中,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连接,使情境设置具有问题性。在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指引中,使其积极融入学习探究,能够站在多角度进行思考,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办法。
        如此一来,既是基于构建主义理论下,让“为教而学”转变为“因学而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加深数学理解与积极应用。同时,突出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性,也将紧扣施教主题,避免让课堂变为游乐场,以至于偏离教学设计的初衷。
        (三)生活性
        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心智单纯,生活经验及社会阅历有限。

为了体现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教师还应使教学与他们的认知、生活经验有机融合。因此,在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应体现出生活性特征,能以学生熟悉的事物、话题、游戏或场景,让其展开学习探索。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创设帮王明规划一日生活的情境——周末上午他计划与冬冬去动物园玩,下午三点还要到少年宫参加兴趣活动。而他家到动物园大概40分钟的车程,从动物园到少年宫约20分钟车程,参加活动前,还需要准备好画板、彩笔等。让学生结合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问题,帮王明制订出行计划表,使其既能够与冬冬畅游动物园,又不会误了少年宫的兴趣班活动。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构建生动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更加关注中低段小学生的学习感受,并且促进学生的热情参与。为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氛围,并注意调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以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他们快速融入的方式,展开授课。从而,让学生走进数学世界,促进他们的快乐体验、积极学习。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曾经学习过的《认识钟表》,为他们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为了实现教学激趣,可以引入趣味游戏,使学生通过“闭眼猜时间”游戏,感受1分钟大概有多少,并形成初步的时间判定意识。接着,出具“1分钟跑了500米”“上学用了1小时”等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独立探思,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从而,使学生在有效问题情境中认识到60s=1min、60min=1h, 可以正确地读出钟表上不同的时间,形成爱惜时间、积极求学的意识。在和谐、融洽的课堂中,让数学教学面向班级中的全体学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拥有数学思维。
        (二)注意分层引导,助力学生个性学习
        为了使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教师还需关注对学生的分层引导。从而,助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避免单一教学问题。并且,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让他们在情境教学中,迈向“最近发展区”。
         (三)引入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让教师一一辅导到每位学生,是较为不现实的。为了帮助学生解答学习困惑,使其具有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使其与有效问题情境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中,使其具有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可以方位口诀、组间探讨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方向辨别意识,让其形成空间观念。继而,引入“有新的转校生即将成为我班一员,假如他的家位于本市×方,如何帮他指路?”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本校的三维实景地图,展开路径描述,帮该新生制定一条最便捷的上学路径。从而,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中低段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重视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具有应用意识;才能密切师生的教学互动,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才能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才能实现层递式教学,让学生加强数学理解与实践意识。进而,通过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深入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先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2.
        [2]?宋玲.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26.
        [3]?郭萍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1.
        [4]?栾伟,林晓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1):20.
        [5]?张志强.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