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  彭章会
[导读] 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要求中一种极其高效的教学模式
        彭章会
        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九坝小学
        摘要: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要求中一种极其高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既便于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新学的知识点,同时也有利于最大可能地实现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框架的搭建,逐步增强小学数学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小学数学构建“支教式学习”的具体策略,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点的具体实例,以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建构支架式学习方法的良好成效,增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支架式教学;课堂构建
        引言:新时代,随着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话题探讨越来越深入,教师们逐渐认识到了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立足于原有知识点搭建起学习框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充分领悟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了达到这一最终目的,“打造支架式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充分开发与调动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只能充当引导者的带头作用,最大的目标是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进行经验概括,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自己的主体作用,他们才能真正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和探究之后及时总结、吸取教训的习惯,探究之后的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学习过程中的盲点,这种自己做出推测并验证,最后反思并且总结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缺乏的,同时也是“支教式”模式中必须掌握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搭建支架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是搭建支教式教学模式的三大步骤,依据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支架的设计和实操,有利于促进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顺序进行知识点学习,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1.分析问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教师需要通过有意提问来验证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这种提问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认识并分析问题以获得最终答案,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挖掘出不同概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学生学习《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大量角,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和生活中自行寻找直角,这时部分学生会发现直角在生活中是桌子腿与地面的角,“直角”的印象便在学生心里强化了。除了这种正常提问之外,变式提问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分析问题的时候应该将自己的思维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是训练思维的最佳途径。比如在解决问题"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盒子,来装棱长为2厘米的小方块,可以装多少个?"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探讨之后进行语言表达,学生们就会说出自己的思维:“高5厘米装两层的小方块之后还能够剩下1厘米,那1厘米不够就只能空着”。这种语言表达训练,使学生感知问题中的文字描述与图形符号信息,获取已知条件,认清未知条件,明白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利用已知条件去探索未知条件。


        2.解决问题
        在分析问题之后,接下来的步骤便是解决问题,数学问题当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和其他数学知识存在着联系,这是数学学习的一大特征。若这一特性被教师把握了,那么就可以教会学生延伸数学知识,将新课要学的知识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挖掘出联系之后解决问题自然就变得容易了。另外,学生只会单一的解题方法是其数学成绩迟迟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学生思维往往比较固化,不懂得转换思维。同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难度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大,两重数量关系的复合开始出现,因此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积极思考新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一种思路。比如学生在学习“鸡免同笼”这个典型问题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析。具体问题是:“笼内有不明数量的鸡和兔两种动物,已知条件是一共有8个头,26只脚,问题是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面对这个问题,"假设法"是非常容易想到的,但学生不一定知道使用假设法有多种解决方式。具体如下:
        方法一∶若全部都是兔,4x8-26-6(只);鸡有6÷(4-2)=3(只);兔有8-3=5(只)
        方法二∶假设兔有x只,得4+(8-x)×2=26,x=5,鸡有8-5=3(只);
        方法三∶列表;
        方法四∶ 画图。
        3.总结反思
        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由此精益求精,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更高效地消化所学知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教师也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再需要一个知识点反复讲解。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加法和减法》这一个章节的时候,在课堂结束之前的1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刚刚讲述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反思过后若有疑问可以提出问题,针对提问教师进行点拨,例如学生提问“只知道加法口诀应该熟记,但是怎么背容易记住?”对此,教师回答:“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之后,得出结果4+2=6。”其次,给予学生自主检查自己所做的作业的机会,对自己做错的作业题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错误原因概括,学生们之间互帮互助,寻求避免错误的办法,然后教师对正确答案进行精讲以强化所犯错误在学生心中的印象,避免重蹈覆辙,反思过后学生往往进步惊人。正如俗话所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若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反思,不仅将所学的内容记牢了,在回忆时还会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潜力由此得到激发。
        结语: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所学数学知识点的完整框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由此及彼,养成多种方法解题、及时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在现代小学数学课程中极为重要。教师应该主动改变目前教学当中教授内容分散、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反思,采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步骤搭建框架,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红川.小学数学“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 新教育时代,2019(3):171.
        [2]孙红英.支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中的实践[J]. 教研周刊,2020(3):49.
        [3]姚珏.数学课堂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8(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