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男
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中心小学校
摘要:小学班主任,担负着小学生心理辅导、习惯养成、品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对于刚刚接触社会、开始学习生涯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最好的领路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极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打破了不同圈子之间的信息壁垒。善用互联网,将会对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如果小学生对各种信息缺乏判断,就可能阻碍德育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研究
1 网络时代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水平低
小学生是一张白纸,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才刚开始。在这个阶段,学生很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比如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敬老师、不讲卫生等。这是非常正常的,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在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中,教师要秉承教育心理学中“问题不等于人”的理念,通过谈心,挖掘小学生在问题行为背后积极的心理动力,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
1.2 上网成瘾
说起网瘾,这让大部分家长哭笑不得,在互联网技术已经嵌入进现实生活的今天,家长和教师再也无法简单的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据调查,有半数以上学生家长,自身就是互联网软件的重度用户,这对小学生健康上网的引导造成了一定阻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小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应用,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这个问题是小学班主任需要面对的。
1.3 抗挫折能力低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小学生从小就能享受到优渥的生活条件,这就导致挫折教育的缺乏。学生的愿望如饮食、购物、资讯、娱乐等,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满足,这在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难以承受愿望落空,缺乏延迟满足和抗挫折能力。这对班主任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由于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就会导致学生更难以进入学习状态,这不仅仅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阻碍了文化课的学习。
1.4 网络思想阵地的缺失
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人的生活空间从线下迁移到了线上,社交、获取信息的活动从以前的聚会、看报,变成了网上聊天和看自媒体文章。原本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渗透在学生的交往中,而现在这种渗透失效了。教师普遍缺乏对于建设网络思想阵地的重视,忽视了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全新的生活方式,这让德育渗透出现了死角。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上网习惯,只有了解学生使用互联网软件的习惯,才能在网络阵地的建设上,选对渠道、做对内容。
1.5 网络信息带来思想挑战
网络信息对于小学生思想上的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网络环境具有匿名性,这导致了色情、暴力、谣言等违法信息始终难以得到监管。小学生三观未建立,在使用网络时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第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公司普遍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在了资讯类、娱乐类的软件上,这就造成学生容易被“推荐算法”所影响,不断的接收同质化的观点,最终形成浮躁偏激的思想倾向。如何规避网络的负面影响,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就成了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时代难题。
1.6 教育手段落后
部分教师使用单方面灌输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德育手段也需要改良。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形成合力,才能保障立德树人总任务的实现。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有效的观察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做相应的引导。
发掘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这需要班主任大胆创新,积极尝试文化课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
2 网络时代开展德育的策略探究
2.1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时代下,人人都需要掌握利用网络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班主任需要在班会课上开展健康上网的主题教育,普及网络常识、培养学生辨别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避免学生沉迷网络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就网络热点话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自主上网查询资料并和同学讨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会被充分调动,学生在讨论观点的同时也会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引导中充分渗透健康上网的德育内容。
例如,在“识别网络诈骗”的主题中,教师搜集网络诈骗的新闻作为教学素材,常见的骗局有“QQ红包诈骗”、“游戏代充诈骗”、“刷单兼职诈骗”等。教师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环境中的危险,学生感到了认知冲突,积极地在网络上浏览相关信息。经过班会课的小组讨论,学生们在信息的交换中得知了更多骗局形式,成功引发学生的警惕性。这时候学生开始提问了:“老师,怎么才能防止被骗呢?”,教师总结话题,并向学生普及了防范网络诈骗的要点,不轻信陌生人、涉及金钱的操作需要告知家长等。
2.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时代,耐心已经成为了稀缺品质。班主任需要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认同并梳导学生的消极情绪,赞美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普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中,班主任应贯彻“问题不等于人”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批评,通过行为强化技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2.3 开展网络德育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借助互联网沟通的即时性、便利性,教师可以开展丰富有趣的网络德育活动,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方式,有效的达到德育的教学目标。开展网络德育,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一切资源,促进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利用使用通讯软件建立聊天群,通过新闻热点、班级趣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在学生的日常沟通中渗透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2.4 家校联动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处在6到12岁之间的小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一半来自学校、一半来自家长。如果仅仅学校单方面使劲,家长却对学生进行错误的引导,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很难起到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屡教不改、顶撞教师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德育工作造成了系统性的影响,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严重阻碍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教师需要引起重视,这些学生往往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定期家访的形式,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并通过和家长、学生组织三方谈话,化解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达到学校、家庭的联合教育。
3 结语
虽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小学生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网络技术是时代大势所趋。小学班主任应正确看待网络技术,破除对网络的妖魔化,积极普及网络知识,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且针对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三观,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可持续发展。只有尊重时代的发展规律,并把不断把新技术运用在教学当中,才能面对未来,培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籍晓玲.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6,12(6):93-94.
[2]施元平.论网络时代职专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