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育理念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冯士柏
[导读]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冯士柏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中小学 湖北 宜昌  443409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要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中的人文性素材,确保学生在学习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地理学科具有典型的跨领域特点,在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中不仅有自然地理知识,也有人文地理知识,两者相互交融。同时涉猎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自然现象、地球地图,还有许多社会理念等,人文性内容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从教育层面来看,地理学科内容是用更理性的视角对自然、社会、人文进行描述,实现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农村初中地理;人文教育
        引言
        所谓“人文素养”,也就是在人类历史当中出现并遗留的、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知识的传递以及环境的熏陶,其能够逐渐内化成为人的气质、修养、情感、品德等,能够对个体的整体素质起到全面且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两个方面。至今为止,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取得灿烂的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人类能够对生活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探寻。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地理学科具有显著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特点,并且能够从更加独特的视角出发,对自然、人文、社会等进行描述,使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及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输入,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得人文知识的熏陶,并逐渐提升其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实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1融合人文和科学精神
        地理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一环,教材内容是展开知识传授和人文精神养成的主要依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创新。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还需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精心融合人文和科学精神,整合出适当的地理教学资源。例如,在“地势和地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势特征,以及主要地形类型,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或视频短片,让学生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地形,对整体地形产生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一些我国不同地形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搜集课外内容,诸如布拉达宫、都江堰、苏州园林等人文景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江南丘陵等自然景观。如此,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产生整体印象,并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关的地形地貌,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到多彩的地形地貌和美好的环境。然后,教师将遭到破坏的环境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从而将环境、气候、人口与人类的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保护环境的人文精神。地理学科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在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讲解中,教师要将地理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开展一些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人文精神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树立起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人文精神,而且能够将这种品质在生活中实践。比如,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用水与用电上不是很节约。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人文精神。这样,在人文精神的渗透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之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贫困山区学生的生活进行对比,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在日常生活中不铺张浪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主要以人为宗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宽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教学初中地理的初始阶段,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我国的地形地貌、人口等,并对我国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与政治相关的话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省份有哪些、我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我国的领土范围是什么,等等。对于学生平时在新闻中看到的某些地理话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判断意识,能够结合地理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通过对我国地形地貌的认识与了解,就能够对某些言论进行合理的判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渗透在人文精神中。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通过了解国家的领土、了解国家的主权,会做到爱人民、爱环境、爱护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4实践活动,拓宽视野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一条有效路径,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断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采取“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大自然,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的地理知识根基,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过程当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以促进人文素养的养成。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为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五部门以及主要的农业产品,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农业似乎离学生比较遥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来到乡村的田间地头,参观农民的劳动场面,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发生的巨变。在实践活动当中,学生可以选取乡村的一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某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然后融入到这些场景当中,亲身感受这些年来,我国农村在经济、文化、农民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以观后感的形式形成文字,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农民的朴实无华,感受到自然和谐的乡村气息,这对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既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也将人文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实践环节当中,为学好地理知识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在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采取相应策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金春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8):130-130.
        [2]刘婧春、薛文丽.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J].考试周刊,2019(029):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