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 4期   作者:赵娟
[导读] 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更是音乐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乐感。
        赵娟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第十四小学校同煤新苑校区   037000
        摘要: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更是音乐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乐感。所以,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就要加强节奏训练,从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出发,重视音乐节奏训练。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音乐教师并不重视对节奏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加强节奏训练,要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引言
        当今社会,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节奏感,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唱歌的基本功,那么第一步就是教学生感受节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美。节奏训练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节奏感的最佳时期,教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慢慢具有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1学好休止符,不仅仅是沉默不语
        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休止符,整首音乐的风格就会变得大相径庭。节奏训练少不了休止符,有休止符的音乐像是我们内心自然流淌出的独白。在“报春”(布谷鸟的叫声)这课,通过音高相同而节奏不同的两种旋律的比较,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经验,选出哪一个更符合布谷鸟的叫声。孩子们选择了清脆、短促的节奏旋律,这便是利用布谷鸟的叫声让孩子们认识休止符。在课上,如果仅仅是跟孩子们说这里是休止符,不能发出声音,仍然会有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延长之前的声音。我想到平时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的时候都会用食指放在嘴巴前做一个“嘘”的动作,让休止符的体验带上动作,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这个动作所吸引,将关注点放在做动作上,声音自然也就停止了。
2通过诗歌朗诵熟悉节奏
        一般而言,朗诵诗歌除了要充满情感外,还必须有节奏。人们对诗歌的内容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诗歌朗诵期间,要严格控制节奏,以便朗诵的情感更加抑扬顿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学到的诗歌和短语,指导他们进行情感阅读,并提高节奏控制力。当学生大声朗读时,教师应该通过拍手来指导学生的节奏,以便其他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朗诵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例如,一个学生朗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此时教师应在旁控制学生朗读的节奏,通过手势体现语速的快慢。学生通过诗歌朗诵,对节奏对歌曲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增强音乐节奏感,同时诗歌朗诵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3利用乐器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教学最大的难点就是其抽象性,更遑论节奏感。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外物,让音乐不再捉摸不透。教师可以使用乐器,比如说钢琴、电子琴或是葫芦丝、口琴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比较常见的乐器比较直观地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如果乐器的条件不能满足,还可以选择多媒体代替。比如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少数民族的歌曲。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歌曲十分具有民族风情和节奏感,这些歌曲演奏的乐器复杂且多样,学生的音乐课堂满足不了这些要求,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出这些歌曲的音频,再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呈现这些歌曲的原汁原味。《木鼓歌》这首歌就可以拿来作为教学的对象,这首歌的名字中有木鼓,歌曲中鼓点也十分有节奏,拿来作为节奏感掌握的练习曲目再合适不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先告诉那些还不知节奏为何物的学生,节奏可以简单理解为“鼓点”,就是这首歌中在歌词之下暗中“咚咚”的声音,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就能渐渐体会到鼓点,再领悟到节奏。
4引导学生制造乐器
        动手操作是加强节奏训练的主要方式,更是培养学生节奏意识的有效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乐器制作等方式,掌握和学习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主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融合学生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利用废旧物等制作相应的乐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学习方法,去感悟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特点,掌握不同节拍,让学生在制造音乐器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从而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基础。例如,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橡皮筋等来完成乐器制作,这个时候还可以运用废旧圆珠笔外壳制作乐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节奏训练效果,结合具体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完善乐曲制作以后,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知识对其进行讲解,主要指导学生使用乐器,让学生对其进行练习,在实际的节奏训练中让学生认识到节奏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体态律动”也是节奏训练的主要方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还采用“体态律动”的方式,主要就是让学生跟音乐对其节奏进行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欢快的音乐氛围,还能促进其乐理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指出在弹奏哪些内容的时候,学生应该配合做哪些动作,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节奏训练,在增强学生对节奏感知能力的同时,还能强化对学生肢体能力的训练,通过相关的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基本的节奏。同时,教师还可以应用“声势”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也就是利用跺脚和拍手等动作,对音乐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性的音乐符号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进而加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认识。
5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掌握节奏感
        纵观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个阶段,小学时期,他们最大的天性就是好玩、爱动,会更青睐娱乐性强的知识,因此音乐有着先天的优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授课的风格,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授课,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如教师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中国功夫》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武术表演视频,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先激起学生对中国功夫的自豪感,之后询问学生是否对功夫感兴趣以及具体原因,最后再引入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分角色随歌曲录音唱全曲乐谱,这首歌本身就气势恢宏,节奏感非常强,非常适合作为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曲目,还能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握基本的节奏感是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注意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妍.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求知导刊,2019(39):89-90.
[2]王璐.寻适当之法悟节奏之趣:例谈如何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训练小学中、低年段学生的节奏感[J].小学教学研究,2019(15):58-60.
[3]李香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