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慧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摘要:在“微媒介”构成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的环境中,“微媒介”的技术文化特征对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研究基于媒体传播的学术视角,通过对大学在“微媒介”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认为“微媒介”强力干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培养了多义性的解读者,并产生了多样化、分散化的思想观念,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扩大信息渠道,努力让学生参与并形成情感共鸣。
关键词:“微媒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途径
引言
现阶段,互联网通过“微”特征的彰显已经渗透到人们劳动生产、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实时信息共享可以通过诸如平板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设备执行实时在线通信和交互来实现。多样性也造成了复杂性,互联网文化对人们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当与时俱进、适时而动,应用“微媒介”模式和途径,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利用社交网站和平台进行即时获取、随处获取的在线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充分发挥“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性、趣味性和延展性等效果。
1.从“微媒介”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更加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重点大学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总体来讲,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随着“微媒介”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使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1.1符合信息传播学的相关规律
人际互动和公共传播在信息的创新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的结合是传播新思想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由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要素构成。从传播的角度看,上述要素与受众、传播者、内容和媒体具有一对一的关系,相辅相成,在创新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媒介”的整合可以主要实现教育媒体的创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传播。
1.2适应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9岁的网民占我国网民的比例最大。特别是,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大学生思想开放,信息水平较高,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新事物的重视和追求。因此,相关教师在创新政治教学方式时,应着力于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大学生的特点。“微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非常吻合,因此“微媒介”的整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高度可行的,具有实用价值并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微媒介”背景下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2.1传统思政教育具有局限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较为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主要是单向教育的传播模式,师生角色不同,课堂互动少。学生学习的质量较差,思维质量的影响也很低。随着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学生之间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方法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使他们能够掌握社会时事,新闻,主题等并参与讨论。与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明显滞后,固定的教育时间和地点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模块化的教育内容无聊,枯燥和滞后等特点会对学生的热情产生严重影响。
2.2“微媒介”信息良莠不齐
青年学生的经验较浅,独立思考和区分信息的能力尚未成熟,接收和使用信息的行为缺乏理性思考。“微媒介”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广泛,各色内容层出不穷,其中有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也由悖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落后、腐朽、叛逆、混乱或低俗的文化。另外,为了满足抓住互联网用户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的文化需求,大量的虚假信息正在通过互联网传播,放大和泛滥,这些信息旨在获得关注和收益。对许多教育者或原本榜样形象的控制和审查可能会使年轻的学生对不良的文化迷惑。互联网上新媒体内容良莠不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削弱, 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2.3培养了多义性的解读者
从文化形式的角度来看,“微媒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量巨大且杂乱无章,缺乏结构和组织。在某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它们经常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达,但很难形成具有深度和广度特征的教育意义。由于通过“微媒介”传播的教育内容处于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因此在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其他信息的阻碍,从而在学生解释的含义和原始意图之间造成了差异。此外,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因此他们具有积极思考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特点。与进行“互联网移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相比,年轻的学生的思想自由度、观念自我性更为明显。面对盛大和主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有意识地解释不同的见解,例如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分享非常规的思想,并使用其他解释,强调自己的性格并获得关注和点赞。
2.4思政传播过程难以控制
‘‘“微媒介”’’通信平台的信息传输速度相对较快,当大学生或其他管理者通过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发送具有误导性的信息时,公共信息的更正和解释较为困难,这也是“微媒介”信息传播的主要问题。如果高度敏感的思想政治内容未经审查或尚不够严谨就在网络中传播和发布,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微媒介”信息传递的审查和控制将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重要方向。
2.5思政教师媒介能力不足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教师媒介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高校教师提高媒体素养是当下思政教育的紧迫要求。大学思想和政治学科的教师通常受到较高的教育程度,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在媒体素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媒体信息的解释上,许多教师遭受变化和缺乏深度的困扰。在媒介素养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老师一般在教室中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但是他们还不能积极地运用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很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逆反心理。
2.6思政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困难
作为各种新媒体的综合信息传递平台,“微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育信息,包括思想政治图片、视频或音频以及其他教育内容,这也使教师难以筛选。如何使用“微媒介”教育平台来选择适合教育目标的课程,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教师不能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过滤出有价值的高质量教学内容,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就会出错,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会下降。
3.“微媒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3.1“微媒介”思政收发主体大众化
‘‘“微媒介”’’通常使用微博、微信和QQ等信息媒体作为其思想政治信息的主要分发方式,将最新的时事和新闻信息发送给网民。因此,“微媒介”的思想政治传播主体比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更受欢迎,思想政治内容的产生和发布的门槛更低。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智能移动设备,个人电脑等,传输他们所钟爱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新闻信息,从而有效地打破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活动。
3.2“微媒介”思政信息传输效率高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校园思想政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中规定的任务和目的。因此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通信平台编辑,制作和传播思想政治内容,可以克服课程设置的时空限制,大大提高思想政治信息的传递效率。让学生首先了解党的历史、光辉任务的事迹或时事,并在互联网上发表对特定内容的看法。
3.3“微媒介”思政传播互动性强
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微媒介”信息传输平台建立实时交流和互动学习小组。其他主题在“通信组”中互相学习,并讨论思想政治趋势和思想政治观念时代的含义,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与时俱进。当前,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信息平台已在师生之间广泛使用,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4.“微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我们一直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必须看到和分析问题。面对微时代的到来,在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时,也应注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机遇。只有通过处理其长处,认真思考,并辩证地使用他的长处,才能遵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规律。
4.1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过去面对面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意识形态宣传到位且可控。但同时,必须提前预定时间和地点。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方便有效地利用空闲时间,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宿舍,都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所有微信语言会议或QQ视频会议均可用,不再受限制。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不仅可以节省每个人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在线保存,以供将来随时查看和讨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使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影响更为深远。
4.2促进了对学生的分类管理
目前,大学生基本出生于90年代以后,时代的特征决定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和清晰。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秉持平等、自由思想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现实出发,并做好每个学生的研究和数据汇总。这样,对“微媒介”和大数据的熟练操作和使用将带来许多积极影响。
4.3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媒介”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寻求知识的方式,而且不断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互联网和“微媒介”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社交和娱乐的主要渠道。“微媒介”平台上的大量信息可增强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在使用“微媒介”时,可以改善自己的感知,判断力以及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选择,并积极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理论体系,真正形成了意识形态共鸣,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5.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5.1培养“微思维”,创新“微理念”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大学需要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寻找机会并将其应用于大学教育。“微思想”和“微理念”的培养是更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教育者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信息共享时代充分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此外要根据现代青年的思想和学习习惯,将先进的思想和观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必须掌握网络文化的舆论和发展趋势,及时并充分了解当前的政治新闻、社会热点、社会思想、社会舆论等,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学中,以反映思想政治内容。敏锐地抓住实时动态和热点、积极地思考社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也激发学生思考社会的当前状况。
5.2加强教育思维时代性,开放教育思想
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了需要教师加强思维时代性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同,社会价值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例如《英雄少年赖宁》已从教科书上悄然删除。“英雄”固然是值得被传颂,五千年的民族精神也要代代相传,但过分宣传“赖宁不怕牺牲”的精神,很可能会误导未成年人学习为了公共财产不顾个人安危的极端行为。共青团中央曾对此发文“我只是希望你懂得坚强和勇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和谐稳定。每一个青少年在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中,都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社会公共财产也在建国以来达到前所未有的丰盈。因此我们提倡见义勇为,但并不提倡以身犯险。对于普遍在60、70年代成长起来的高校思政教师而言,应当加强思维的时代性、开放教育思想,传播的信息内容才能更易被新时期的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
5.3拓展沟通渠道,开辟教育阵地
交流渠道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础。在“微媒介”的背景下,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必要首先开放沟通的、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使用的信息媒介。开发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等,以及面向年轻大学生的较为流行的在线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显性和隐性的思想训练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小组聊天记录和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供目标心理干预与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班级群发布思想政治知识,将相关文章推送给学生阅读。此外,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向老师留言,随时随地实现在线和离线教学方法以及全面改进而接受课外辅导,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实时跟踪学校论坛,分析信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积极地指导和教育学生最新的新闻和校园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业务等原因,许多学生都下载并使用了教育部门开发的手机软件,但目前的体验感并不好,存在强制使用一些功能的现象,因此使学生感到厌恶,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5.4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途径
为了在“微媒介”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必须更深入地挖掘数据的价值,并从数据信息中获取知识以创造新的教学价值。同时建立一个大数据的教育平台,以有效地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将其与大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师应根据现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保持科学和实践的态度,有机地整合学校各网络平台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集中精力研究学校各个网络平台的特征和功能,积极寻找传播方法和手段,大胆创新思想传播的方法,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坚实的平台。
5.5强教育监管,净化传播环境
当不良信息在“微媒介”中传播时,我国相关部门、媒体专家、高等学校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进行合作,形成可以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首先,要忠实履行高校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具体措施,建立良好的信息传播体系,严格打击虚假信息或其他对社会有害的信息传播,净化“微媒介”环境。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应扮演“守门人”的角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大学生负责,并从源头传播信息,而不能为了“博人眼球”对信息进行虚假传播。第三,高校应集中精力对校园微平台上的信息进行监督,选择由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组成的管理团队负责学校微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以确保校园微平台的正常和安全。利用“微媒介”客观、正地报道学校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5.6提升教育温度,形成情感共鸣
美国学者约翰菲斯克(John Fisk)指出,解释文本的先决条件是文本与读者之间必须存在生活联系。除了准确完成信息交流外,成功的思政课程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并最终完成学生价值观和行为的形成。一方面,为了在“微媒介”平台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从微妙之处入手,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免大肆宣讲和过多的理论叙述。从学生周围的人物中树立榜样,并举例说明学生生活、发掘教育材料,使学生能够将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仪式开始,在毕业季对学校传授情感、在考试周期间传授诚信、在抗日战争周年纪念日上讲授爱国主义等方面。仪式感的传达不仅在组织社会动员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表达了特定的意义和情感。在关键时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课程的发展,并在培养学生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5.7掌握“微时代”话语权,塑造良好媒介形象
当前的微通信环境正在形成一个多中心的通信领域,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也面临挑战,存在着思想意识分散的不利局面。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话语把握能力,寻求有效的途径来重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媒体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生的话语体系时,必须在话语内容和表达中遵循传播规律,形成良好的媒介形象,以有效指导学生。上海某大学的一位年轻的思想政治老师以生动、幽默的照片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精美而深入思政的文章,吸引了近10,000名粉丝。这位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微博反映出很高的媒体素养技能,显示出强烈的媒体策划和媒体管理意识,能够和学生建立持久有效沟通,值得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在“微媒介”背景下,教师必须善于吸收和使用微词语来表达有关教育的思想政治话语。简洁的,生动的,个性化的“微语言”的共同特征,如流行的评论风格和引用风格,与诸如“给力”“神马”“浮云”等。通过微博、微信和其他媒体使用适当的微语言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使用传统语言表达。国内某大学的思想政治系已经建立了一个以夸张卡通为主题的微信平台,以卡通形式表达抽象的道德教育,党建信息和法律知识,并将其传达给大学生,深受学生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在课堂内外进行互动时使用微语言时,应避免偏离主流价值观、取悦某些大学生,并保持清晰的思想政治价值取向。
结束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微时代,各种社会和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传播互联网思想文化的重要媒体,大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在不断扩大。大学领导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的便利性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互联网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传达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强化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定向。
参考文献
[1]董娟娟.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于杰,石晶,魏洪素.微时代视角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科技资讯,2015.
[3]邱燕.“微媒介”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4]文译、张媛媛、于淼等.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科教导刊,2016(1z):70-71
[5]李觅、彭芳.“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42):292-294
[6]姬广阁.“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1):70-76
作者简介:杨颖慧,辽宁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8级博士生,联系电话13167556882,邮箱10519979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