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柏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文本细读指对语言文本从语言表达特点,文本结构组织安排,修辞手法与意象运用等等读个方面的细细品味,旨在还原一个文本中的世界,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可以说,文本细读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语文核心素养有一定积极意义。为此,本文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出发,谈谈文本细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文本细读可以理解为一种程式、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习惯,它需要阅读者去平衡阅读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而能够熟练地进行文本细读,也意味着阅读者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从推敲字词,到细节分析,再到整体建构,这都需要经历方法学习,到自主感悟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探寻文本细节
创作者为了能够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观念,会在行文和后续修改过程中反复推敲字词语言的编排顺序以及运用的合理性。那么一些蕴含着作者深意的字词句就需要读者去进行细读揣摩,这也意味着读者要保持一个对文本的敏锐嗅觉,尤其是对文中细节处描写的剖析,找寻关键处,披文入境。学生作为阅读者,需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丰富的阅读,积累一定经验,从而形成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名家名篇,都极具语言特色,甚至一些看似不符合常规,违背正常逻辑的语言表达却恰恰是寓意深刻,值得学生反复推敲,深刻领悟的。平凡但却带有一些古怪的语言中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哲理,那么从这一角度出发,又该如何品读和分析?
例如,在《变色龙》一文中,作者契诃夫在文中塑造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经典形象,尤其是从对其语言的描写上可见作者对于人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十分精湛和娴熟。比如在奥楚蔑洛夫知道了狗是将军家的狗之后,“哈哈哈哈!……得了,你干嘛发抖?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这段描写中运用了几处“拟物”式的称谓,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将自己与狗的身份画上了等号,配合语言描写,一脸小人相仿佛在脑海中浮现。仅仅是几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看出文中人物对权势的谄媚,这恰恰是作者对于那个时代下权势对人异化的描写,这同样也是作者在表达对这种丑恶现象的嘲讽。
再如,《范进中举》中,本文的品读重点是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可以从文中的语言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对比范进在中举前后的说话姿态,以及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比如“岳父见教的是”与“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可见,中举为范进带来了地位的提高,而这也能够窥见科举制度对于当时人们的意义,也能够明白为什么50多岁的范进仍然选择要一考再考,不知道有多少个范进都是这一考试制度的受害者。
二、揣摩文本空白
文章的空白处往往是一篇文章中最耐人寻味的地方。留白源于书画艺术中的空白,旨在故意留出一定的空白处,或是不完整,留与观赏者自行想象,感受美好。那么对于教材文本中的留白,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进行多维度的联想与思考,从而产生多元化的理解,因为留白本身的特点,所以也根本不需要存在固定或唯一的答案。
例如,《天净沙·秋思》中,本文作为一首小令,本身是不存在谓语和介词的,所以通篇看下来,全都是意象与意象的单纯组合,但也恰恰是这简单的组合,与中国传统的文学审美不谋而合,使读者读来,无限丰富的画面在脑中频现。细读可知,文中并没有可以去控制意象的数量,也没有交代最后的“断肠人”究竟指代的是谁,正是这些空白,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来进行遐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去反复推敲和揣摩这些意象各自所潜藏的独特意蕴,从而明确解读方向,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与其中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三、把握文本核心
上文曾提到,有很多经典的文本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采用了不常规的处理,所谓的不常规处理是指与现代习惯性的语言逻辑有冲突,对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出发,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以作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些语言现象,这一过程正是读者用自己思维去与作者思维进行比较的过程,在比较的过程中,读者也会自发地感受到作者各方面的过人之处。一般来说,对于初中生,可以结合全文及创作背景来找寻作者在写作表达手法等方面所蕴含的深意。以初中阶段最常见的记叙文为例,记叙文也称叙事性文本,包含有故事和语言两个层面,其中故事层面又包含了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等,语言方面则是叙事角度和技巧的运用等等。
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遵循文本细读的原则,需要去到文中挖掘一些细节,比如鲁迅先生在一篇仅2000余字的小说中描写了十一次笑声,这些笑声伴随着主人公的登场到离场整个过程。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对笑声进行多次且不同的描写呢?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带领学生从文本细读角度出发,起初,文中的主要场所——咸亨酒店,酒店内的气氛是压抑、沉闷的,而只有孔乙己来了,人们才会笑几声,可以理解,这里所指的笑并非开心的笑,而是讥笑,是受社会环境所压抑产生的畸形地笑,可以看做是对孔乙己的侮辱。而伴随着笑声,酒店内的气氛与不同人物形象的描写也使得文章的意味逐渐加深,这正是那个时代下冷漠人性的体现。再看,在文章后半段中写到,“‘我’这样一个不会在酒里羼水、不会弄虚作假的小伙计终于附和着同样地笑了,要茴香豆的孩子们也在笑声中走散了。”遍布文章各处的笑声,就是鲁迅先生将当时社会制度下人们心灵深处的卑劣彻底暴露在读者面前的地方,读来令人深思。
综上,细读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工具,它只有有意识地使用者手中才能够全面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这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能力,从而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实质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文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8(11):38.
[2]张有德,杨昭君. 文本细读 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3]王启学.基于文本细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