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师专探索《雷雨(节选)》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   作者:寸曼菁
[导读] 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特别是像《雷雨》这样厚重、内涵复杂的悲剧作品
        寸曼菁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特别是像《雷雨》这样厚重、内涵复杂的悲剧作品,学生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应该得到对现实中的人性、生命、生存、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师专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键词:探索;学有所得;生存能力;悲剧
          
        曹禺的话剧《雷雨(节选)》是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同样的课文面对截然不同的学生群体就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师专应该怎样教学?才能契合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呢?幼儿师专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特别是像《雷雨》这样厚重、内涵复杂的悲剧作品,学生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应该得到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生命、生存、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下面是我在幼儿师专教学实践中对《雷雨(节选)》教学过程的探索。
一、列表——初识人物及人物关系。
        《雷雨》是一部厚重的,内涵复杂的悲剧作品,真正完整读过剧本的中职学生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在勉强学完课文后只知道这是一个“乱”的故事,从中什么也没学到没得到。那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理清阅读思路,理清剧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呢?最好的办法是列一图表。
        
        周朴园
        
      
        
        这一图表可以清晰明了地展示出剧中八个戏剧角色的关系、身份和最终结局。使幼儿师专的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看清剧中的人物和人物关系,迅速进入课文的学习。也契合了幼儿师专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二、研读——达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
        研读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使幼儿师专学生学有所得、有所悟。
         这一部分的教学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准教学突破口,教学突破口能够让学生推开此门顺利进入课文的学习。幼儿师专学生长期以来感到难以真正进入《雷雨》的学习,原因主要是1、距作品的时代远;2、受人生阅历的局限;3、更重要的是作品在长期的阅读接受过程中由于其主题及人性内涵复杂而不断地被误读、曲解,以一种单一浅俗的社会政治观念或阶级观念对作品主旨及任务机械的贴标签式的理解。多年以来对《雷雨》的教学形成了传统解读,那就是“这是一部讲述了反封建,批判资产阶级大家庭的虚伪、肮脏与罪恶的话剧。”周朴园由于其资本家的定位,受到的仅仅是批判、谴责,是剧中最典型的反面形象。这一反封建批判大资本家的传统主题距离幼儿师专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世界太遥远,当然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也不能学有所得。剧中八个戏剧角色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周朴园与侍萍,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他们三十年前的那一段往事,课文节选部分也正是他们三十年后第一次相遇。那三十年前两人关系究竟怎样?据此定位教学突破口——“三十年前,那究竟是一个少爷霸占丫头的故事,还是两个年轻人冲破身份地位的限制相恋的故事?”或者“三十年前少爷周朴园与丫环侍萍是真心相爱吗?”这一教学突破口贴近幼儿师专学生现实世界与现实生活,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顺利进入课文的学习。教学突破口找到了,紧接着应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透彻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深刻性。
(二)细读人物个性化语言,感悟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灵魂的碰撞。“话剧是语言的艺术,”只有读懂剧中人物个性化语言才能读懂人物,读懂主题,找到三十年前两人是否相爱的答案。这里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关键词:旧雨衣、纺绸衬衣、这间房子、窗户、我们、洋火。关键句:(侍萍所说的一句话)“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据此展开分析,那个没有火的时候的夜晚常常是黑咕隆咚的,这对亲密相爱的人是多么美妙啊!我们眼前仿佛浮现一对恩爱恋人甜蜜相拥的情景,那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没有少爷与丫环身份的界限;那旧雨衣与纺绸的衬衣,当年被烟烧出的洞又被含情脉脉的侍萍绣上梅花和“萍”字的五件衬衫依旧被周朴园保存并时常穿着;三十年来周朴园在周公馆里有一间下人不准随便进入的房间,在房间里保留着与侍萍共同生活时侍萍喜爱的家具,家具上侍萍的相片一放就是几十年未曾撤换过,侍萍夏天分娩时生病关窗的习惯依旧固守,侍萍“四月十八”的生日他也未曾忘怀……这些行为一过就是三十年,人生又有几个三十年呢?这些行为一直以来被误读为是周朴园的虚伪与欺骗,是否太不近人情?对周朴圆和侍萍三十年前感情的缺少人性化的误读,也是现在中职学生最难以理解的。因此可以先得出一个人性化的结论:三十年前的少爷周朴园与丫环侍萍是真心相爱的。”
        此时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进入了《雷雨(节选)》的学习,有学生提出问题“既然是真心相爱,侍萍为什么被逐出周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抱着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投河自杀?”引导学生再读侍萍的一句话“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通过侍萍的口说出当年将侍萍和第二个奄奄一息的儿子赶出周家的是“你们”,是周家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家长。周鲁两人相爱之时是19世纪末期,封建势力还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封建家长制和家族势力还相当强大,而周朴园作为一个能够突破封建礼教束缚,敢于突破封建等级制度爱上一个丫环并事实上成为和美的夫妻有了两个儿子,这样的行为在当时那封建性极强的年代无疑是勇敢的。但周朴园毕竟还是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对抗,也无力改变现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侍萍母子被赶出周家大门。侍萍更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绝望之余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带着奄奄一息的小儿子投河自尽,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这残酷的现实使周鲁二人都败下阵来,也成了他们悲剧的根源。
        三十年前的少爷周朴园与丫环侍萍是真心相爱的,三十年后呢?周朴园还爱侍萍吗?教师此时应该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能透彻理解课文。指导学生学习关键词——坟墓、死与活。周朴园说的一句话“谁,谁指使你来的。”坟墓是周朴园心中的一处隐痛,周朴园心头一直压着这座坟,有对自己罪孽的忏悔,有对当年爱恋的一种祭奠。一“死”与一“活”牵动着他们的灵魂,他爱的是“死”的侍萍,他不要“活”的侍萍,因为活的侍萍会对他现在拥有的一切构成威胁。当现实中衰老的且是鲁大海之母的侍萍猛然出现在眼前之时,周朴园的疑惑与质问与前面的含情脉脉形成强烈反差!“坟墓,死与活”也是侍萍心中的一处要地,她想透过它探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但探到的是失望。侍萍的一句“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这句话将侍萍三十年来郁积于心的的五味杂陈的万千心事融入其中,曾有的希望到现在的彻底失望,这种痛痛彻心扉!是啊,读到这里我们不尽要感叹:人性的复杂、人性的矛盾,残酷的命运、残酷的现实造就了周朴园与侍萍的爱情悲剧、人生悲剧!
三、归纳思考——获得深刻而完整的理解。
        归纳思考的目的在于从课文局部的分析回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课文深刻而完整的理解。能真正的学有所得,能对现实生活有所感悟。
        让学生思考——曹禺为什么不给《雷雨》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无论是对艺术作品还是对现实生活,我们都期待一个美好的、大团圆的结局。可曹禺让《雷雨》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为什么?幼儿师专学生对此很难理解,因为在他们年轻的生命里很少有痛苦,更没有悲剧。但人生是漫长而坎坷的,幼儿师专学生应该知道并了解什么是现实!现实是什么?是其残酷性与不可解释性!《雷雨》最大的悲剧艺术魅力就在于写出了生活中的现实与真实;在于它不是平庸的用戏剧艺术语言去图解一个反封建理念,批判资产阶级大家庭的虚伪、肮脏与罪恶,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揭示出能够体现人性本质的生命意义。在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命运及残酷的现实面前,周朴园、侍萍、周萍、四凤、繁漪最终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去争取,没有去努力,而是由于命运、现实的残酷性与不可解释性。“宇宙就象一口残酷的井。”这是曹禺先生对人与命运、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和说明。从这一意义而言《雷雨》是一部真正的悲剧。而现实世界里的悲剧其实也在不断的上演,已经走远的汶川大地震和突然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这样的人间悲剧倾刻间带走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人类的相互仇恨和人性的矛盾复杂使战争毁灭了无数生命。这一幕幕人间惨剧、人间悲剧,在过去有,在将来还会不断地“上演”,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也不能预测更不能解释的!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人性就是如此的矛盾复杂;生命就是如此脆弱;生存就是如此不易;生活就是如此艰难。这才是《雷雨》这部悲剧要告诉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特别象《雷雨》这样厚重的、内涵复杂的悲剧作品,更应该让幼儿师专学生联系现实去思考人性、生命、生存、生活等较严肃的人生课题。这一点对他们尤为重要,因为幼儿师专学生毕业就要能就业,幼儿师专的教学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师专的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生活的真实。让他们学会抛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学会脚踏实地的工作、生活,直面现实。也只有使学生得到对现实中的人性、生命、生存、生活的感悟与理解,才能提高幼儿师专学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
        我的整个教学探索过程紧扣幼儿师专的教学目标及学习生活实际,紧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感受优秀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能学有所得有所悟。让学生不是为学而学,是为生命、生存、生活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圣杰《〈雷雨〉中周朴园悲剧人生意蕴新论》,《阅读与鉴赏》2008.11
[2]黄孟轲《雷雨(节选)备教策略》, 《语文教学通讯》2008.7—8
  [3] 于坤《探求生命意义体味爱的真谛》,《语文教学通讯》2004.9
[4] 李道生《抓准教学的突破口》,《语文教学通讯》2006.3
[5] 张承明《现代语文教育新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