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动手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   作者:李湘萍
[导读] 动手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李湘萍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宝源小学  529300
        摘要:动手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创设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构建出数学知识。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恰当的动手实践活动,用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生课堂不专心、容易走神的问题,在动手实践当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动手实践活动的掌握,改进教学方法,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应用;寓教于乐
        小学数学教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倾向于感性和表象上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而是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直观性的手段,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直观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教师要有效地使用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提升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营造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开放、包容的数学课堂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
        一、动手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计算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大量的练习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和效果,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导致学生的思路逐渐变得狭窄,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通过动手实践形式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木棒、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计算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地理解计算的原理。比如,很多学生在计算加法时不知道该如何进位,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摆一摆小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相同位数要对齐的原理,进而学会进位。
        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直观思维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实际物体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图形的表象,切身地体会到形的特征,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直观思维。
        丰富学生活动经验。扎实的实践经验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做事情”,在动手实践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动手,更需要学生动脑,让学生经过想象、推理、猜想、总结等必要的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探究的感悟,使学生将探究的过程内化成为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有效经验。
        二、动手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有效创设实践导入情景
        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产生强烈的动手欲望。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教育的特征,教师要创设富有实用性、互动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时间倒入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勾画出动手实践的方案,从而为动手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微视频,上面记录了各种各样颜色和图案的风车、奇形怪状的钟表、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正在转动着的车轮……这些熟悉又直观的景象很快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笔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谁会制作风车?”小学生对风车这类玩具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很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使用过或者认为可行的风车设计方案,并且还和其他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营造出充满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除了使用各种直观性的手段,如信息技术、实物来激发出学生的动手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补充相关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动手经验,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动手欲望,让学生想要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2.学生有效实践操作
        人是视觉性的动物,看一千遍都不如做一遍,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可以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实践操作方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实践和验证活动,在实践操作中构建出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了解了基础的知识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圆柱的基本性质了,那么怎么利用这些性质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圆柱体模型呢?”从而引导学生反思圆柱体的性质,学生想到了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底面是两个圆,于是有学生想到了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卷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圆柱体!于是,接下来,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橡皮泥、纸板、小刀等物品,让学生首先将纸板卷起来,然后将橡皮泥塞到纸板的中心,将纸板松开以后,学生发现一个圆柱体基本成型了!学生接着利用小刀来调整圆柱的两个底面。在学生操作完成之后,笔者让学生去分析硬纸板和做成的圆柱体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等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形成清晰明了的认识,在思考当中实践,在实践当中构造知识。
        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导致学生产生的结论也经常会发生差异。因此,在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组织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保证课堂交流的质量。
        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表示四分之一,而在折纸活动完成之后,班上一种出现了三种方案,有的学生是选择了正方形两条相临边的中点,从中点进行了对折,有的学生是从对角线的角度入手来讲正方形分成了四等分,有的学生则是选择了正方形的一条边,将其分成了四等分,然后进行对折。因此,笔者选择了使用不同方法的几个学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扩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经验。
        4.学以致用,扩展实践内涵
        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引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推动下灵活使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活动经历,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上升到抽象和理性的角度上。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掌握了如何计算出所探究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表面积,于是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如何根据需要来设计出表面积一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简单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实践学习的重要价值。
        本文针对动手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番叙述。动手实践教学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在使用动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可以在操作当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淑红.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孟祥瑞. 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3]张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论述[J].学周刊,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