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   作者:金晶
[导读]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在作为一门课程出现时也必然少不了实验性
        金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13中学
        摘要: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在作为一门课程出现时也必然少不了实验性、探究性以及验证性等特征。力学作为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力学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所以对此有必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实际学情探索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学

        
        概念一般表示的是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经过长期且大量的研究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物理课程中的力学概念同样如此,这也意味着教师在组织和设计教学时需要从概念的本源出发,去带领学生探寻概念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也能够受到探究过程的影响,形成一个良好的科学逻辑思维,掌握学习和研究概念知识的一般性规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课堂应当从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这样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般。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因素,在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使其较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而在力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认知经验相悖的知识来创设情境,进而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在纠正其错误前认知经验的同时,使其获得新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一般来说,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主要工具和方式多为演示实验或是微课视频,二者都具有清晰直观的特点,能够很快地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在身边的存在,教师也只需结合恰到好处的讲解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例如,在“力的作用效果”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手向上抛出一个纸团,问一问学生纸团是因为受到了手发出的力才向上运动的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激活自己的思维,随之进入到概念学习过程当中。再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弹簧秤上悬挂一个砝码,然后再用手去托住它,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由大变小的现象。接着,再将砝码浸入水中,同理思考该现象的原理。
2、复习回顾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来建构新知,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如果本课的教学内容与上节课之间存在前后联系,那么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来顺势进行本课的教学,如同小说的章节安排一样。通过温习、复习回顾旧知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顺利地将所学知识衔接为一个整体,而且还能够感受到知识在编排上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总而言之,利用已有认知经验去建构学习新知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结构化,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

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学目标中明确给出了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来测量物体在水平运动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这一内容,教师完全可以进行复刻,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过的二力平衡来进行分析探究。
二、深入解析
1、直观呈现
        力学概念知识同其他类型的概念知识相同,也具有定理所该有的特征,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会呈现出规律性特征,且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特点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记忆上的阻碍。为此,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引导学生学会在建构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去进行自主分析,这其中就需要用到一定的实例,来对其所蕴含的物理意义进行阐述,从而明确认识到具体概念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例如,建构“惯性”的概念,首先从其定义字面上来看,惯性指的是物体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骑自行车时可以滑行一段距离等现象来形成理解。
2、制造冲突
        错误的前认知经验是新概念知识学习的一个阻碍因素,但教师可以反过来利用学生已有的错误认知经验,在转变过程中完成对新知学习的理解与建构。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群体间存在的错误认知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新课教学过程时,直观地呈现错误的概念并进行推翻,亦或是通过错误前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对比来让学生明确概念内涵,认识到物理学科的科学与严谨。
3、联系生活
应用知识是每一门学科的最终目标,也只有知道如何应用才可以说是对所学知识的完全吸收和掌握。那么在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强调对学生观察、动手实践操作、问题分析处理等能力的培养,根据物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显著实验性特征来开展丰富的相关实验,让学生真正喜爱上这门具有探究趣味的科学课程。
三、教学环节分析
        初中阶段的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一般可围绕固定的几个环节展开,比如呈现情境,抛出问题,导入新知,引导发现,理清主次,建构概念,挖掘内涵,拓展外延,学以致用,巩固强化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与实际学情展开教学,便可以进行适当地精简,具体包括呈现情境,问题导入,因素梳理,初步建构,深度分析与拓展延伸。例如,在“摩擦力”相关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先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装满大米的烧杯和一根筷子,然后让学生猜想筷子插入大米后,在不触碰烧杯的情况下能否令烧杯进行移动。接着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摩擦力的阻力,也就是摩擦力的存在,得出定义“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从而认识到摩擦力的无处不在,以及摩擦力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力学概念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正因如此,教师要灵活选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使其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物理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静梅.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9(01):48+50.
[2]黄江平.浅谈初中物理力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1):16.
[3]钱宏伟.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76):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