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平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海岱镇中心完小,云南 曲靖 655409)
摘要:新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应围绕着学生学科学习与发展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紧抓学生的学习动向,做积极的教学方法调整。使学生在教师创新数学教学方法的教育引导下,全面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学科教学中,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突破,也能使学生在教师科学、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培养卓越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科有效学习。尤其数学学科,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提升尤其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新课标的有效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谋求改革与创新,势必会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循规蹈矩,过于注重知识理论讲授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实际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教学方法单一、程序化,甚至循规蹈矩,如只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传递数学理论知识内容,教学生背诵相关数学公式等。这样就导致学生仅会解决一些数学基本运算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一旦遇到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数学问题,需要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解决等情况,学生便摸不到头脑,理不清思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1]。
(二)教学思路狭隘,没有着眼学生数学学习与发展的实际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通常是完成教学步骤,或硬性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没有从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实际出发做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教师的教学过程鲜少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设置,这使得学生数学学习显得被动,缺乏自主学习、思考,课堂互动鲜少,教学脱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
(三)缺乏借助教育辅助的意识,课堂呈现单一、古板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授课形式常常是一人一书一黑板面向班级所有同学进行授课。殊不知有效的教育辅助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能够促成教师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如丰富的数学教具、信息技术应用等都是教师教学良好的辅助,可是教师却嫌少使用,致使数学课堂显得过于沉闷古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策略
(一)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积极鼓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模式。因为在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下,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学习中。
当学生身处于自己的小团队中,无疑能够凸显自身价值所在。尤其当下要积极培养小学生集体观念意识,当小组面对教师设置的启发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时,学生能够提高思想注意力,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对问题进行积极、高效思考,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学习[2]。以“统计”为例,教师结合本课重要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统计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理解,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等,再按照教师的要求对班级学生进行相关事项数据的统计,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参与统计实践,严格遵循统计要求进行,确保数据准确且具有可参考性。如教师分组安排学生针对组内学生早餐吃什么进行统计,将其制作成一个简易表格,如本组15人,不吃早餐5人,每天油条豆浆3人,喝粥吃包子6人,其余不固定自己每天吃早餐内容。再结合各组统计情况,将班级整体学生早餐情况整合,师生共同完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统计的重要意义,养成学生吃早餐,且吃健康早餐的习惯。在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中也感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活化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师教学方法追求创新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帮手,又能够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为学生呈现充满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的数学课堂,营造热烈、高效数学课堂氛围。以“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单位换算:一平方千米=1000000米=100公顷,那么针对不同面积单位就能进行正确理解与运算。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我国不同省份地图展示,每个省份地图下方都有面积标注,只不过单位不同,有的标注为千米,有的标注为米,有的为平方公里,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面积基本单位换算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尝试运算,将不同省份面积大小做由小到大进行排列,看哪组学生算的最快、最准确。除了教育学生了解祖国国土面积,还可以针对不同国家国土面积、著名建筑物占地面积等进行拓展训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外国国家地图及一些经典建筑面貌,为学生提供数据,学生运算过程中能够培养空间意识,对外部环境空间占比、大小等有清楚的逻辑认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标下,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更有效性,教师积极探寻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可引导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联系实践。如教师开展丰富的数学学科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使学生在教师积极的激励促进下能够触发数学学习动机,提高数学学习自主性,强化数学学科思考,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以“小数乘法”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结合场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训练:教师扮演一位卖水果的阿姨,但今天阿姨的计算器坏了。顾客(学生扮演)购买水果的钱数阿姨不会计算,请同学们来帮助阿姨吧!在此场景下,学生扮演的顾客所拿水果单价不同,数量也是随机的,考察学生小数乘法实际运算能力。如顾客购买香蕉3.5斤,香蕉价格为7.99/kg;购买橙子4.6斤,橙子价格为3.78/500g。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帮助阿姨进行价格计算,实际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如果忽略标价单位等情况,在实践中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语:顺应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与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下,实现数学学科学习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天福.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1):82.
[2]何腮根.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