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新洪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中心小学
【摘 要】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题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渗透教育和有效指导来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在进行德育教学时,父母可以作为榜样,在学生的道德意识约束下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加强与父母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从德育教育入手,利用班级管理工作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班级任务,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主导德育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单纯的认为小学生年纪轻,不能够自主进行德育的学习,因此会始终占据德育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德育教育,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师生之间也缺少了有效的沟通交流,德育教育工作并不能够顺利的进行。这样的德育教育方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德育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无法满足现代德育教育的需求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大多都是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延续,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不仅无法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会阻碍小学生德育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速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别,思想道德意识的提升也不相同。不仅如此,德育教育往往都是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德育教育的最终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小学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枯燥,缺少实效性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往往容易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即使掌握了很多德育知识,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致使德育教育失去了实效性,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无法将所学德育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一)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道德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他们能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和进步,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认真探究和思考才能高效完成学习内容,为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打基础。
2.培养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遵守课堂纪律是尊重教师的表现,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做干扰教学和同学的行为,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3.培养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意识,他们能自主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道德意识的发展。
(二)建立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促进道德素质的发展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班干部是学生投票选举出来的,学生对他们具有较强的信任感,形成了平等、友好的关系。在班干部的带动下,更容易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把班干部当成模仿的对象,在学习、道德、纪律等方面向班干部学习。因此,为了让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教师选拔出班干部,并给他们布置了班级管理工作。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对班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班干部的学习、道德、管理工作等,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其他学生做好榜样,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三)关爱学生,引导他们融入集体
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关爱学生,关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疑问,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在教师爱的教育下,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的学习较差,但他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这名学生比较内向,不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耐心的沟通交流,让他参与了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这名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体育特长,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通过爱的引导,这名学生变得开朗起来,能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他顺利融入到集体中,体会班级的温暖,激发他进行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动力,促进道德素质的发展。
(四)家校合力,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只关心学生吃穿住行,不能发挥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把德育教育放到了素质教育的首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了解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增强道德意识,具备乐于助人、热爱劳动、与人为善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课程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各种课程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加强德育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并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指导和教育,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立军.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8.
[2]周绍强.以爱育德,以德育心——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分析[J].好家长,2019.
[3]李慧宁.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助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J].教育革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