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丽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红棉小学 528315
【摘要】 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基于小学阶段儿童的幸福成长,以生命为核心,以德育课程为载体,以品质为内涵,重构教材,开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德育课程活动。现从当前小学生命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出发,探索小学德育工作中融入小学生命教育的多重优势,及利用传统文化创新小学德育落实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小学 生命教育 德育管理
当下,少年儿童受时代发展、社会环境、网络与非主流文化的冲击,缺少对生命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在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方面的意识淡薄,一些反生命的行为诸如自杀、暴力、吸毒以及摧残异类生命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等也对青少年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伤害。2020年一场疫情,国人宅家时间超长,导致家庭关系不断恶化,亲子矛盾突显。各种数据显示,疫情之间的青少年自杀案例比往年同时段有大幅上升的现象,文化、教育、家庭氛围的失衡造成社会现象亟待解决。
这些儿童成长方面呈现的诸多问题,给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诸多思考,也警示我们:“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正因为如此,当前,对生命的理解、敬畏成为当代教育的关注点。因此,在小学德育落实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生命教育。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需要生命教育及原因分析。
我校地处广佛同城发展区域,紧邻佛山新城中心,城市化发展很快,学生、家长使用网络十分普遍。乐从镇政府正规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实现民生和政府公共管理的应用,将全面简化社会管理流程,打造现代智慧城市。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无论从内涵到形式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提高校本德育的效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而本地区的现代德育相对薄弱,特别是有一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育人观念陈旧,德育资源、策略贫乏,这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相匹配。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构建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体系,发挥网络教育的资源优势,促进学生感悟生命的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德育工作研究的视野聚焦到了基于儿童幸福成长的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之上。
首先,出于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先行一步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美国、日本、新加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生命意识教育、应急避险教育等内容都是学校的必修课。澳大利亚、英国等更是通过国家干预来达成和推进生命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小学阶段儿童的幸福成长,以生命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以品质为内涵,重构教材,开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课程活动。在国家课程设置不变、学生发展基础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现行国家、地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重组与整合,对校内外教育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开发,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为一体的生命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其次,叶澜教授曾经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激活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命课堂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同伴之间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过程;激励欣赏、充满期待的过程;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过程。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将重点进行生命课堂改革,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抱负等健全心灵的培养,将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我们所研究的生命教育是对教育主体的浸润,让教师和学生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和独立的发展,并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足球嘉年华、趣味运动会、班级竹笛大赛等,实现活动育人,呵护生命、精彩生命。
第三,生命教育这门课程不是关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更注重生命体验。因为一个人心灵的形成不单是理性认知的集合,而要结合更多的生命体验。这门课程不是一个认知性、学理性的课程,它是要帮助改变对生命的态度、待人待事的价值观,它要影响到人们的情感、心灵。
二、德育工作融入小学生命教育的优势。
我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抱负等健全心灵的培养,将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通过生命教育的课程开发实施,让教师和学生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和独立的发展。2016年我校申请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实验联盟学校,在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主任助理曹专博士、陈玉鸣校长的引领下,接轨全国生命教育研究,通过对学校发展的规划,我们决定借助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探索德育管理工作,直面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凸显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全面影响学校的精神文化、课堂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的全方位工作。依托生命教育,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生命教育蕴含丰富德育因子。
从2015年9月起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生命教育研究小组,由陈玉鸣校长牵头,课题主持人蓝丽艳主任以及德育处、年级级长组成生命教育研究团队。以“红棉树下的全人教育”办学理念,构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在课题实施路径上,我们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探究和春、秋季研学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编写系列教材为成果呈现与课程依托,注重家庭生命教育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开发社会实践项目践行生命价值。通过系统课程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学会接受爱,学会表达爱,为学生健康幸福生命奠定坚实基础。
2.生命教育课程开发更加丰富德育管理。
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上,我们以构建系统的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课程,整理《探究春节》、《清明感恩》《寻根端午节》、《团圆中秋》四个传统节日文化探究和春、秋季研学为实践探索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编写为成果呈现与课程依托,大主题与小活动结合,体验月与活动日结合,大环境与小环境结合,拓展时空,立体开发,形成序列,优化学校的教育行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让孩子们拥有更美好的金色童年。
以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之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例。通过文学感悟、历史探究、美食体验、民俗认知、生命教育、艺术赏识等方面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认知中国节日文化构建节日文化体验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个节日的季节、文化内容编订四个节日共24本《中国节日传统文化体验教材》。自2015年10月的中秋节开始,课题组开始组织“中国节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历时五年的实践应用,在每次活动组织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改创新,根据国家育人标准增加相应的活动体验内容。到目前为止已经编写了四个节日共24册“中国节日传统文化体验教材”参与教材体验活动的学生两千多人次,覆盖两千多个家庭。
以体验实践探究活动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情的环境下,切实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节日体验活动中加入子职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节日传统文化活动,融合亲子互动,子女孝敬活动,亲友互动活动,在系列活动中传承中国孝道。学生通过文学感悟、历史探究、美食体验、民俗认知、生命教育、艺术赏识亲职教育等形式文化艺术体验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加深,文化育人的效果逐步显现。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的学风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学习不断塑造更好的自己的意识得到强化。
3.生命教育实践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校25个班级围绕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探究,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展示节日文化的精神大餐,形成生机勃勃、且具有创造精神的不同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的班风,使孩子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文化中获得充分发展,从而让每个班级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稳定、优质的整体形象,让这个形象伴随并促进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同时,让这一建设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催化剂,成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4.借助生命教育发展家庭教育。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家庭,对家长进行生命教育意识的普及都是有必要的。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时进行的,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却是终身的,是最直接的。
借助生命教育大框架下的各种课程实践活动,学校搭建了一个更为广大的教育空间,联合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力量,把生命教育的工作范围从构建校内学生生命教育课堂,发展到关注家庭生命教育,从多种途径、组织各项活动,发动各种资源,提升家长生命教育的能力,让家庭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守护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
课题组陈玉鸣校长坚持开展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经过十多年实践与研究,开发了12个专题校本教材,采取家庭教育主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推动,让家长认识到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从而引导家长要珍爱生命的存在,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感化生命,懂得正确陪伴、帮助孩子顺利的成长。
三、利用生命教育润物无声,创新德育效能。
1.活用载体,润物无声。
生命教育课题实施几年来,我们十分注重研究团队的建设,发挥团队骨干的引领作用,以核心成员的示范推动课题深入实施。课题组成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自身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生命教育的理念更加推崇。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研究方法,使自身的研究水平、执教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不仅是课题组成员得到收获,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这一有效载体,也使许多老师在课程实践中得到成长。以点带面推进全员育人,以点带面带动所有老师参与德育课程建设,搭建德育评价展示平台,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落实,让生命滋养生命,润物无声。
2.乐学慧习,知行合一。
几年生命教育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命真谛。结合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研学实践活动等,唱响心中的爱,体会人间真情,追寻生命的法则,感受生命的美丽……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生命真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性情、丰富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和正直的人格,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等到明显的改善,学生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和幸福地成长。
3.开发教材,区域共进。
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每年开发与完善生命教育课程,形成自己的品牌,成为一校的标识。通过这些原创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担当,学会幸福的成长。开展课题研究几年来,学校在传承中求发展,着力打造“生命教育”特色,为成长奠基,让生命飞扬,推动学校高品位、加速度的发展。同时2020年度被评为顺德区中小学德育品牌建设成果三等奖;获顺德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叶澜教授在阐述教育时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宗旨就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视生命教育,即可持续发展教育。
参考文献
1.《生命教育引论》 肖川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4
2.《生命哲学视阈下的生命教育研究》 肖行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
3.《如何开发拓展性课程》 何珊云 浙江大学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4.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黄艳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