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孙增丽
[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不同的两个过程,教完与接受是两种不同的效果
        孙增丽
        连云港市灌云县鲁河中学 222236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不同的两个过程,教完与接受是两种不同的效果。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重大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阵地。于是,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有效性成为中学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道德与法治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首先是作为一种知识进行接受,但并非停留于此,更多的是要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态度并外化为自己的品德与言行长期习惯性的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这也提醒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按照传播知识—激发情感—形成意志—确立信仰—指导行动的教育规律,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解决“知”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讲清“为什么”,解决“信”的问题。[房玫.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69.]只有这样,接受者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在实践中我们要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努力的系统工程。
        (一)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提高自我,正确处理教与受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与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有着直接的影响。
        1.了解并尊重学生接受的主体地位与价值
        中学生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接受的主体,没有他们主体性的发扬、自主性的参与和自觉自愿的接受,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就只能落于空谈,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因此,作为教育者,要从内心真正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价值,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切实落实。在教学前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找准其接受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接受。
        2.注意教育内容即时性与鲜活性的结合
        促进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接受,对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有着很高的要求。教材文本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载体,但毕竟受时效性的限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选择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中学生感兴趣关注的素材,以他们的兴趣点为契机,帮助他们解疑答惑,从而实现他们的自我满足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
        3.注意教育方法的适应性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更多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一些教学方法,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关注疑惑相融合,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Z],2016]
        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交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4.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教育者本身必须首先学习、接受、消化,不断更新、创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科学、合理的施教方法,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的相信、接受。其次要提高教育者说理的水平。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要提高教育者把理说“透”、说“真”、说“实”、说“新”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有效接受。再次教育者要坚持以身作则,实现教育的兑现性。

只有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模范带头,受教育者才会敬佩你、信任你。
        (二)中学生要增强理性,促进自身接受。
        之所以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良性状态,除了教育力度、教育艺术、教育魅力等因素的引导外,受者中学生要正确分析自身的特点,强化接受理性,从自身促进有效接受的实现。
        1.正视自身特点,从过于自我的偏执中走出来。
        中学阶段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适应社会是这一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能力,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此时的年龄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持观望的态度,正确分析辨别它们的合理性与真实性,做出尽量客观的取舍。但是,自己毕竟经历与经验有限,有着很多的不成熟,要从过于自我的偏执中走出来,提升自己的理性选择。
        2.与教育者进行换位思考,换位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与接受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育者与接受者也是不相矛盾的双方。中学生作为接受者,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确定自己的接受态度时,要与教育者进行换位思考,换位接受,表现为对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信息的尊重,对教育者的宽容,受教育者淡化受与教之间的思想分歧,不因受与教的思想分歧而拒斥教育者思想的合理性存在,不因教育者的某些观点的偏失而否定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旨的可接受性存在。
        3.合理自己的需求结构,端正接受期望。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需求也有真实与虚假之分。特别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虽然自主意识增强,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辨别力都还有待提高。因此,当代中学生要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是否真实,是否合理,是否过度。
        4.理性对待受教冲突,修正接受价值衡量标准。
        受者与教者之间的冲突,并不一定是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有时候只是教者的定向要求和受者的自由选择要求之间的冲突。因此,双方越是有思想,这种冲突越容易出现。但这种冲突并非完全是坏事,它可以激起双方对自身合理性的反思,起到作用与反作用的效果,这可以促进受者接受新知,同时可以促使教者及时调整提升自我。对受者来说,冲突后的接受往往记忆更深,更是心悦诚服。对于教者,则可以更好的完善自我、丰富自我,从而促进以后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面对双方的思想冲突时,要保持理性,通过尊重对方的自我权衡与相应调整,使冲突得到缓解,使境界得以提升。受教育者更要在冲突中反复审思自己的接受标准,促进自我的成熟和改善。
        (三)社会要积极配合与引导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个人、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配合的大工程。
        中学生常常会把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思想观念与在社会交往中的实践相比照,并以此作出进一步的受拒反应。作为社会,应该努力做好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中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木贵,郑雪辉.接受学导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3]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娄亚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问题的研究[J].河南大学,2016
        [5]刘新全.论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在发生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6,3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