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段浩
[导读] 耐力素质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工作或进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克服疲劳的能力,也可以透过这一素质来检测人体体质的强弱
        段浩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710061
        摘要:耐力素质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工作或进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克服疲劳的能力,也可以透过这一素质来检测人体体质的强弱。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对耐力项目不是很喜欢,甚至达到了厌烦的地步,使得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基于此,以下对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学体育教学;创新实践
引言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进行其他体育活动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单一的体能训练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体能消耗较大,使得学生无法对体能训练产生兴趣。而且中学教学多以高考为目的,大多数学生都专心于应对高考,更无心参与体能训练。因此教师一定要对体育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创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努力使得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体能训练对中学生的积极意义
        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通过体能就可以体现出来,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体能好的人跑一千米可以跑得很完美,并且可以坚持下来,但是一个体能不好的人会觉得是一种痛苦,很难坚持下来。这是从小的方面来说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体能的好坏不仅体现在这些事上,它与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面对同样的困难,体能好的人就会想方设法地坚持下来,体现出了毅力,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退缩,而是直面困难挑战他。在学习中也是这样的,体能好的人,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也不是选择放弃它,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有着非常充分的活力,而这种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初中的体育体能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初中这个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通过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提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时永不退缩的勇气,激发学生的斗志和信心,当今的社会竞争力非常强,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体能训练,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难以承受这种压力。所以,加强体育中的体能训练不仅是加强对学生身体方面的锻炼,更是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因此,对于体能训练教师和家长以及学校都应该引起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一)科学合理安排体能训练
        做任何事都不应当过度,达到最佳状态即可。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尤其如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得学生对体能训练日益失去兴趣。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及体能训练,培养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逐渐使学生培养出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在规划中学体育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以及繁重的学习任务,科学合理规划适度的体能训练,并且不断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在进行体能训练前,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体能训练的目标,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精神,了解体能训练的意义。帮助学生设立科学合理的锻炼目标,并且依据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在确定大目标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的小目标。比如,对于一些平常经常运动,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制定更高的训练目标,增加运动负荷,提高运动强度,培养学生更加强健的身体,教授运动的技巧。而对于身体素质一般,平常很少运动,偏胖的学生可以先设立基础的小目标,做好基础的体能训练,并且要求他们坚持下去即可,在训练过程中探索出更具娱乐性的方式,提高这类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在体能训练中注重劳逸结合,让学生了解激烈运动后的注意事项,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并且教师可以在体能训练前与体能训练后让学生做出比较,让学生了解体能训练对自己的改变,以此来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锻炼。


        (二)科学地安排体能训练的内容
        成功做成一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体育教学也是这样,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这种理念,对学生多些耐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告诉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学生对体育中的一些动作做得不规范,教师应该有耐心地帮助学生,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的内容。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课前就应该告诉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不仅对他们身体有益处,而且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应对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一定不要放弃,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成绩就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样学生就会对体能训练有充分的重视。
        (三)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足够的兴趣度能够帮助学生抵消一部分现代体能训练的劳累感,甚至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相应的满足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能训练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体能训练知识。但是,当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排斥体能训练时,教师的工作任务量将会呈几何式的向上增长,因此教师在进行训练前也要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让学生对现代体能训练模式产生一定的好感,教师需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寻求学生的要求和意见,并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对现代体能训练方式进行优化,使其变成学生愿意接受的训练模式。同时,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期间也要与学生积极地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得到学生内心的最真实感受,并在训练中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方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训练要求,形成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例如,在进行体能训练之前,教师要对训练科目进行确定,通过研究和调查,初中学生表现欲较为强烈,同时对军人充满崇拜感,教师选择军体拳当作教学科目,同时在正式教学之前调查学生的兴趣程度,若学生意愿较为强烈则进行军体拳的准备教学,若学生对其他军事训练科目更为感兴趣,则教师要酌情改变教学科目,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夸奖学生,激起学生的自身荣誉感,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为自己的训练感受到成就感,从而进一步的坚持训练。而训练兴趣是学生形成训练习惯并进行持久自觉训练的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生后中做到自觉地体能训练,从而保持身体健康。让学生对现代体能训练模式产生训练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通过让学生主动选择训练科目能够激起绝大多数学生的训练兴趣,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自身感受放在前面,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考虑学生自身体质和年龄的因素,将训练强度设定在满足训练需求和学生身体承受能力之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耐力训练是学生极为抵触的一项体育活动,但这项运动确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增添这项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耐力素质训练的思想认识,让学生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完成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志为.如何有效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J].田径,2020(09):60+83.
        [2]陈友生.基于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研究[J].求学,2020(27):3-4.
        [3]耿加春.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的策略探究[J].高考,2019(19):189.
        [4]芦岩.体能训练方法引入中学体育中必要性[J].体育风尚,2020(03):149.
        [5]张望春.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