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王丽侠
[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成长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治精神离不开道德与法制课程对其思想的正确引导
        王丽侠
        洛南县城关中学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成长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治精神离不开道德与法制课程对其思想的正确引导,这不仅是中学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进行落实,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政治觉悟,以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教学路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为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确保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要想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融合,找到一定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让每个学生从现有的社会知识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了解社会规律,并建构起属于自身的认知经验,当前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内容十分贴近于社会生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了解社会体系的组成和发展,从而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应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时,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而且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应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更多启发、引导式的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者总是习惯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说教,而绝大多数青年学生们却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不大,对社会规律仅仅有感性的初步认知,而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首要目标正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法治精神的启蒙教育。因此,引导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教师应将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落实,这既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做出的变革,更是一种符合初中生心理的育人技巧,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理论功底以及爱心,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契合,将课本中的道德、法治理论充分转换为教学实际,并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一)将课堂教学进行延展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起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展,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网络素材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补充,然后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类历史人文资料,具体事例往往可以给学生更强的震撼。同时,将课堂教学进行延展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被打破,学校、社会、家庭构建成统一的德育网络,可从多个层面对学生形成影响。

除此之外,实践教学也是将课堂教学进行延展的重要形式,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劳动体验和社会活动,在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社会知识不断得到丰富,有利于对社会规律进行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及道德的内化。
        (二)运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影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情国策、道德法治和社交关系等版块。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观等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以期对学生形成持久的影响。比如教师在讲解我国的国情国策时,应从当前的时代特点出发,将我国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阐述,并在讲解中融入符合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的内容,以广泛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向文明、道德的方向发展。又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应首先对教材内容做合适的情境创设,以生活实践的相关部分作为新课内容的导入点,对课程主题进行讲解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自主思考,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对于部分课程,如法治案例等贴近生活的内容,可组织学生分组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辨析,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法治观念进行培养。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避免了“空洞说教”的教育模式,可以从多维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三)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模式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评价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教学培养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多来自教师的主观看法或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并不科学,因为德育教育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考核,也即是考评更突出过程性。因此,为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更好的塑造,应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模式。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进行充分表达,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能够了解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得到认识,但应注意的是,教师应对评价过程进行有效把控,才能确保评价的准确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成效不仅仅体现在考卷的分数上,更重在考评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这才是该课程教育的真实目的。
        结束语
        综上述,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各项会议上多次提出新形势下教育应重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反复强调教育应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落实,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不大,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正处于萌芽阶段,而且其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独特规律,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究[J].张衍标.清风.2020(12)
        [2]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究分析[J].刘燕.福建教育.2020(26)
        [3]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讨[J].韦武平.广西教育.2020(29)
        [4]探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J]. 危建红.新课程研究.20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