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江秀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
        江秀
        (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 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道德与法治课程给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供深厚的支撑,鉴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引用古诗词名句建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利用经典历史故事丰富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借助教材相关栏目形成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创设课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前言:传统文化比比皆是,四大发明引以为傲,丝绸技术名扬四海,万里长城举世闻名。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根基。对于即将步入初中,褪去年少时的稚嫩的青少年,在这一人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上,思想视野需要更进一步拓展,对于指引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将这一策略完美落实,则是我们需要讲究的课题。
一、带领学生进行综合性练习,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在中华民族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和“魂”,其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大的优势,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更是作用明显。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温,使学生将散落在不同领域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不断收集与学习。
        例如,在课堂中我可以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主,带领学生对身边的文化进行寻找,然后我与学生对搜集到的文化进行共同研究与讨论。在搜集相关文化的环节中,我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分头进行资料收集、策划与整理,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让学生之间学会互帮互助,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始终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带领学生参与相应的体验式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全面落实。通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其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有效培养,最终实现学生人格的升华。
二、利用经典历史故事丰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
        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历史,沉淀了数以万计的经典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凝聚了民族久远的文化传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进行适度挖掘,能够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契机,以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时,可以为学生讲述经典历史故事,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做出判断。

薛仁贵少时家贫,王茂生一直接济他,后来薛仁贵立下显赫战功成为大唐名将,拒收任何人送给他的富贵礼,独独收下了王茂生送给他的两坛清水,并当众喝完晓谕众将士:“如今我功成名就,却偏偏收下我兄弟王茂生送给我的两坛清水,不是感念他以前接济我的恩德,是因为这两坛清水是我兄弟王茂生待我的一腔情义,众将士交友应如是。”通过经典历史故事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历史故事来阐释正确的道德观,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来说是益处匪浅,减少了说教的苍白,避免了照本宣科的空洞,学生不仅在其中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能够升华自己的认同感,建构课程所需要传授的思想认知以及相关技能。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善于利用经典历史故事,需要教师的用心,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钻研。
三、借助教材相关栏目形成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必须让学生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也必须重视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体验和反思,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和学生的顺畅对话,在体验中学生可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反思中学生可以升华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内化为信念。因为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要求重新修订的教材中不少栏目都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栏目中的素材形成学生的文化体验。
        例如,在教学《师生交往》时,可以利用教材阅读感悟中的墨子与耕柱子的故事,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快马值得鞭策?”“如果是驽马,会不会去鞭策?”“对快马进行鞭策是不是因为它不如驽马快,是因为什么?”“鞭策定是会造成身心的痛,但是鞭策也是必要的,原因为何?”“老师为什么有鼓励也会有批评?,”“老师是因为不喜欢同学们才批评大家吗,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学生对情境的思考,让学生更直观的面对批评,正确理解教师批评的真正根源是什么,乐于接受教师批评,从教师的批评中有所悟,从而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四、创设课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绽放生命之花》时,生命休戚与共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难以形成认同之处,我在创设面对困难和弱势人群不同人不同态度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建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时,也可以创设课后实践活动“完成一项凡人善举,并且写出一篇感受文章”,让座、慰问老人、交通协管、旧衣回收、帮助同学等等皆可,不拘一格,形成学生的真切行为体验,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建构学生思想和行为对于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一致性认同,乐善好施、快乐与人,这就是生命的休戚与共,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皆可做到,不是只有英雄人物才可以实施的英雄壮举,不是只有伟大的人才需要建构的生命意义认知。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生命会更加灿烂,世界会更加和谐。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的认知对于处于懵懂期的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把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实现传统文化融入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师也应追随时代发展,把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并以此引导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罗学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家长,2019(34)
        [2]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Z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