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蔡拱文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核心,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渠道
        蔡拱文
        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砲台镇埔仔小学,广东 揭阳5220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核心,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渠道。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国家赋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使命。教师要找准教材的切入点,深挖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丰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验,并外化学生的文明行为,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策略

        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新要求,意见指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必须遵从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读会上指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弘扬好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有亲和力地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捕捉教学切入点,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深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较多,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课题包含多个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其中,关于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都是比较显性的。针对显性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或分析素材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小学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就是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庆节的来历,讲解关于国旗、国歌、国徽诞生的故事,渗透有关“爱国”的概念和具体精神内涵,让学生理解“爱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师还要善于挖掘隐性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本素材或者选择学生喜欢的典型事例作为素材进行教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号令》、《上课了》、《课间十分钟》也是隐性的法治教育,单从课题和内容看,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规章制度,但教材编写意图是培育低年级学生的法治意识,目的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建立规则意识,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教师在总结时要点出我们作为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纪守法,只有人人遵守规则 ,社会才能和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该向学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意识,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础。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验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较低,对此,教师应该采用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在情境中感受,在故事中领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真正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真实感受,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例如学习小学二年级上册的《大家排好队》这一课,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侧重培养学生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排队购票的情景,把教室讲台设置成电影院的购票窗口,然后要求学生按照顺序排队买票,教师有意安排几位学生扮演“插队者”, 让学生体验到的“插队”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意识到这种做法不但给他人带来不便,还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不公平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规则、文明、友善的行为习惯。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轻松活泼和极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接受能力。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我的新伙伴》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故事教学法,先跟学生分享自己的伙伴的故事,并从中指出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然后再让学生分享同伴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注意和同伴交往时的礼仪,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友善”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打好基础。
        三、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深化学生的文明行为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善于模仿,教师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渗透,就要积极为学生寻找良好的榜样。
        教师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可以在班级举行“文明之星”、“礼仪之星”、“友善之星”等评比,设置公开的评比标准,让全班推选出品行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以此来对整体的学生进行深刻的影响。例如,举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比赛、绘画作品比赛、手抄报比赛等,通过此类活动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入脑入心,也让学生朝着这些榜样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教师还要善于发掘社会上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例如,播放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还有医护人员、志愿者挺身而出赶赴武汉救援的视频、新闻等,引导学生发掘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身上所展现的爱国、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理解这些榜样是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教师必须明白,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等活动,扩大榜样的影响力,来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才能使学生积极向上地履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也是一门活动性较强的课程,要想让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结合专题性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当志愿者,到校外社区公共场所、敬老院打扫卫生,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爱护环境,并尊重劳动成果,从而促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行为的文明素养,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深层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规范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习惯、道德素养,明确这些道德品质是公民基本素养,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题的教育,所以在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清明节前夕,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参观当地的历史纪念馆,了解红军抗战的历史,不断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促使学生学习革命先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和爱国情怀,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以此达到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实践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方法,也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生活素材,不断优化和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确保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育部赋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使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