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朱春江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法治观念和行为意识的关键阶段
        朱春江
        城口县修齐镇第一中心小学    405907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法治观念和行为意识的关键阶段。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理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自身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还可以使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加以规范化和改正,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品德,形成健全的法治观念,并为之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理念;融入
前言: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原因,认知能力还较弱,教师不加转化直接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较难直接吸收与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理念,令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掌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会令教学过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和学习方式均较简单,教师采用讲解方式授课,学生通常提不起学习兴趣,也较难完全理解授课知识。基与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并且,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作为情境主体,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便会令学生较好理解和掌握。
        如,《早睡早起》教学内容,主要是从早睡早起的利弊分别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早睡早起的理由有哪些,并引导鼓励学生独自休息。教师便可以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另外,低年级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直观的景象。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结合教材内容,将其转化成生动、直观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在教学时播放。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个故事:“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好吗?”。学生听到有故事听,便会积极回答:“好的”。然后,教师便可以说:“有一天,小明的妈妈为了让他及时起床,专门为他买了一闹钟,并把闹钟调成了早晨六点钟。小明看到闹钟的样子可爱也很喜欢,并答应他的妈妈一定会接受闹钟提醒。但第二天他却没有被闹钟叫醒,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听到后,便纷纷回答教师:“小明晚上一定是睡太晚了。”;一些学生会说:“他一定是以为再睡一会没关系……”。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导入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才可以早起,早睡早起有哪些好处呢?平时自己是几点钟休息几点起床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会与同学积极讨论。
        然后,教师再说:“同学们正处在身身体的关键时期,假如每天休息不足十个小时,便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便不会健康成长,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记住哦。”。接着,教师便可以说:“静静十分喜欢听故事,每天听妈妈讲故事都听到很晚,总是不能早睡。所以,第二天来到学校后,在课堂上她便总是打瞌睡,教师讲的内容她也没有听清楚,同学们说这样是不是影响她进步了呢?”。学生听后,便会产生同感,并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接下来,为了让学生形成较深刻的意识,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继续分享、总结一些相关的案例,学生便会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并逐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也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还可以使学生积极去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
二、再现生活情景强化学生认知
        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景来强化学生对教学容的认知。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度思考,还可以令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体会。这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并巧妙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再通过再现生活情景,来引导学生反思,便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进行《生活离不开规则》知识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先通过引入生活不同案例,使学生懂得生活中有许多要遵守规则之处。然后,再让一些学生来再现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这样一个生活案例来引起学生的规则意识:“学校举行踢踺子比赛,比赛时间为10分钟,必须要听到‘开始’口令后才可以开始。可是小红却在教师还未喊口令时便先行踢踺了,她踢踺的个数可以计算到比赛中吗?”。学生听后,便会回答教师:“不可以算,因为她没有听指令。”。接着,教师再说:“那同学们说一说她违反了什么呢?”。学生便会认识到“违反了比赛规则”。然后,教师再引入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便会容易接受。
        接着,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行人由于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被车撞伤的短视频。并且,让学生在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对违反规则是错误的行为形成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来再现一下“下课后的情景”。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学校中也有相应的规则,现在我们来再现一下每天放学生的情景好吗?”。学生听后,也会十分感兴趣。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先让学生来再现生活情景,待学生再现情景后,再让学生进行思考:放学时应该要遵守什么规则?随后,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好一片空地,再让不同学生来表演当时的情景:“学生在表演再现情景时,有乱冲乱撞的,有嬉笑打闹的……”。当学生再现结束后,教师再让学生反思,学生便会深刻领悟到不遵守规则的危害,进而强化遵守规则的意识。并且,也达到了教师通过再现生活情景来强化学生认知的教学目的。
三、开展生活实践丰富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课程,并不断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丰富教学过程,将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效联系到一起。不仅可以使学生增添新鲜感和趣味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教学《上学路上》时,教师便可以在讲述完理论知识后,再带领学生去亲自实践行走上学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安全意识,并懂得相关的交通规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来说一说:“同学们,你们每天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上学的呢?”。一些学生便会说:“是走路”;一些学生会说:“是乘车”;还有一些学生会说:“是爸爸妈妈送来的。”。接着,教师再说:“在农村,还有许多学生要经过许多困难的道路,和较长的时间才可以来到学校,他们的上学路十分艰难,但却持之以恒。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上学的机会,并在上学路上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才可以来到学校,学习知识,对吗?”。学生听后便会积极回应教师“是的”。然后,教师再导入教材中的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便来实践一下步行来到学校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听后便会十分感兴趣,并问教师:“要怎样来实践呢?”。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站好列队,并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道路上。并且,边带领学生行走,边教导学生懂得相关的交通指示牌。并且,将在路途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加以剖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重要性。回到教室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忆实践过程,这样便可以使学生紧密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并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
        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过程,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也会令学生感觉到一定的趣味性,进而喜欢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才有助学生更好学习和吸收教学内容,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颖颖.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家长(上旬刊),2021,(2):77-78.
        [2]杜秋雯.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19):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