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张尤鸿
[导读] 新课改标准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张尤鸿
        政和县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省南平市 353600
        摘要:新课改标准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科自身特征与学生生活情况,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继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若是教师仍维持“定式讲授+习题训练”的授课方式,只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继而丧失自主学习兴趣。只有重视创新施教,积极为学生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能力与学习特点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观察、思考、探索、应用中理解数学内涵,具有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所学习的数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其身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密切联系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时,课前准备一些人民币,课中可借用小学生的学习用具,如铅笔、文具盒、尺子等摆放到货架上进行标价,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人民币完成买卖”,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购买经验逐一进行支付,最终完成买卖任务。小学数学知识普遍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问题情景,能够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二、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是小学生极其喜欢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数学教师就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充分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通过演示实验为小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师在运用这种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验操作的手段为学生进行相关数学问题和教学内容的演示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相关的数学内容进行细致认真地观察,大大避免了抽象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在理解方面所形成的障碍,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进而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的最大动力。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个性化成长。教学实践应立足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趣味性问题情境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讲解“除法”内容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试商”知识的了解,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兔子妈妈与兔子宝宝在菜园中发现许多根萝卜,兔子妈妈数了数,对宝宝说:现在一共有80根萝卜,要使我们得到的萝卜数量相同,每个人可得到多少根萝卜?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出正确答案。

接着继续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两只小灰兔过来了,兔子妈妈说:我们应该和小灰兔分享我们的食物,这时我们每个人可得到多少根萝卜呢?学生发现不能运用除法直接进行计算,教师继而引出“试商”这一概念,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运用故事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听故事同样也是他们的最爱。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故事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适宜数学的学习氛围,全面有效地吸引学生的上课的注意力,大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致和积极性。数学的学习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利用故事教学方法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故事教学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个目标,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状态中,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注意分层引导,助力学生个性学习
        为了使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教师还需关注对学生的分层引导。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动物森林秋季大丰收的情境。兔子多多家妈妈比较喜欢胡萝卜,兔子爸爸喜欢白萝卜,多多喜欢红萝卜。现在家里收获了很多的青萝卜,1个青萝卜能换3个白萝卜、1个白萝卜可换6个胡萝卜、4个胡萝卜能换1个红萝卜。让学生展开分角色体验,分发给他们不同数量、颜色的萝卜卡片,使其结合任务单,进行“萝卜交换”。教师可依据学生综合能力差异,向其分发不同的情境任务———对于基础优异的A层学生,可向其分发较复杂的问题;对于C层认知能力略显欠佳的学生,可对其进行逐层引导,确保其理解问题情境,先挑战相对简单的问题,再进行“进阶”学习。从而,在有效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倍数关系。
六、加强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评估不能仅从考试成绩中得出结论,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具体表现。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时钟”内容时,我们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时钟,并按要求把时针、分针、秒针定在教师指定的具体时间,教师结合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并记录到评估表中,以真实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通过全面评估,教师可从中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不足之处,如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感兴趣、学生难以针对问题有序开展实践活动等,及时反思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与其他教师探讨、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利用信息化资源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途径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更新和优化师者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还可以大大满足小学生较为强烈的数学学习之需求,充分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致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全面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颜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03):153.
        [2]闫森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7):65-66.
        [3]周成林.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智慧,2018(3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