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培养学生读思达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王蕊
[导读] “读思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输入、加工、输出等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使教学全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王蕊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
        摘要:“读思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输入、加工、输出等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使教学全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理解“读思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表达能力上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更上一层楼,教学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读思达”
        一、以读为前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前阅读教材资源来完成思维导图
        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为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勾勒出适应的思维导图框架,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方向,另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太难的思维导图打消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框架,即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并延伸出四个小的分支结点,教师可以列举出“孔子与老子”的这一个分支,其余三个让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阅读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教师所勾勒出来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相当于阅读提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完善,这样一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给予学生阅读的满足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课中整合资源,提升阅读速度
        以“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这一课内容为例,该课知识点众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要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同时还要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会丧失阅读的价值,而即要追求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只有让学生培养整合、处理资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了解。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本节内容主要分为西汉的建立、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以及两汉的文化四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西汉的强盛,其中又重点讲述了汉武帝治国的一系列措施和意义。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准确地了解到阅读的重点和目的,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知道哪些内容可以进行快速阅读,哪些内容需要精读,从而使学生阅读的整体速度得到有效提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阅读,阅读该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治国理念的形成、文学作品的特点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大体的把握,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
        二、以思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建情境,提出适宜问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该节内容的学习重点是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含义,以及它与中华文明起源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出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将实际解决的问题与真实的情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迅速找到准确的答案,对学生参与其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提升效果。
        (二)补充史料,组织探究合作
        以“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说,是很难将学生内心潜在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完成情感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补充史料,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节内容所设计的相关制度,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主动交流、善于倾听的社交能力。
        三、以达为目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完成知识的输出,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后,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例如,学习“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内容,谈一谈其中令自己记忆深刻的事件和人物是什么。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相应的PPT,说出令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以及自己对该事物和人物的理解。以此进行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环节,该教学活动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能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该环节的设置还能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场所和条件,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第一,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促使评价的客观有效;第二,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全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针。因此,在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地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重心进行转移,将以前重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精力逐渐投入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等能力的达成上,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掌舵者,深入分析和思考历史知识,真正地体会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基于此,文章将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向导,重点挖掘出高中历史教学的三个着力点,即培养学生的信息输入能力、知识加工能力和信息输出能力,也就是余文森院长所提出来的“读思达”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形成“读思达”的学习能力,从而推动高中历史对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教学任务的落实,希望能够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安凤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145-146.
        [2]苟良利.从核心素养入手,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4):71.
        [3]苏中波.刍议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3):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