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沈菊秀
[导读]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贯彻着整个音乐课程
        沈菊秀
        云南省玉溪第一小学    653100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贯彻着整个音乐课程。而美育教育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塑造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展美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众所周知,音乐教学在美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立德树人任务的确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既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精神的硬性要求,又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小学音乐学科是小学生发展美育、培养审美素养最重要、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要注重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立足于新时代小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构建审美体系,辅之以小学生美育发展规律,从音乐韵味美引导学生走向意境美的构建过程,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小学教育是小学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日后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深入音乐教学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随着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意识的提高,逐渐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此外,在考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成绩曾经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重分数,轻能力”“重才艺、轻素质”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对于音乐之美的感悟与理解存在偏颇。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拓展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加强文化与艺术的有效衔接,成为各级学校的首要任务。音乐课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为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提高审美认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出新的要求,而这里的“美”,指的就是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综合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不足
        (一)家长重视不够
        在现阶段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学业成绩自始至终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他们的认识当中,认为学业成绩可以遮掩学生自身存在的相当一部分缺点问题;长久以来,在家长的脑海中,音乐课程只是一门副课,学与不学对学生的发展没有重要的影响。正是在这种观念下,学校的音乐教育很难取得长足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我国的教育弊端就是一直在培养应试人才,很多家长认为音乐是一种高雅艺术,对于学生的未来并无帮助,所以选择忽视音乐教育。有些家长为了应试教育去支持音乐教学,但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于音乐的看法,有些学生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因为家长的落后认知阻碍其学习音乐,时间长了也会被一些家长长期的打压而放弃音乐。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建议
        (一)树立学生的审美观念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不应单纯地把音乐课看作是教学生唱歌、阅读乐谱和理解音乐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教育理念的文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基于小学生的观念尚未形成,教师可以通过统一的科目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高效养成。
        (二)自主感知:韵味美中出意境
        感知是小学生音乐美学的初步体验,学生以听觉来感知音乐,对此有初步的理解。

音乐美学作为时间艺术之美,必须是在时间行进中进行。因此,在音乐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虽然最初感受到了青春舞蹈音乐的美,但可能并不欣赏青春生命之歌的艺术美。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建构必须从音乐体验中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审美想象,补充对自我认知中艺术美的审美认识。
        (三)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视听基础与视唱能力,使其在体验中感受美,理解音乐的内涵。首先,要寓教于乐,强化节奏教学。音乐与噪声的区别在于节奏与旋律,富有节奏与旋律的声音才能叫作音乐。而节奏教学强化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音乐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通过小游戏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如,采用“学一学”类的游戏,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比如说跑步声、汽笛声、闹钟声、虫鸣鸟叫声等,通过听觉感知节奏的长短、高低、强弱;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歌舞剧表演。表演剧目不做过多限制,可以从网上检索,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创作,以此让学生感受经典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歌曲伴奏,辨别前奏、间奏、尾奏,分析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并听辨感知乐句,利用色彩或者体态做出相关反应。
        (四)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创造美、感受美的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发校本课程,创作原创歌曲。通过原创歌曲的教学,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比如我们的原创歌曲《金色的岁月》,抗疫歌曲《爱》、《抗疫歌》、《爱心暖人间》,这些原创歌曲教学,让学生通过歌唱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母校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原创歌曲的教学中,以歌颂家乡、歌颂校园等歌曲为例来展开教学,引发学生对歌曲产生一种亲切感、生活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生活的人、事、物中,感受美的愿望就更强烈,兴趣更浓。因此,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的审美意义,对提升思想美、意境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具有亲切性、生活性的美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思想美的关键艺术。
        (五)融合传统艺术,感悟传统美
        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戏曲是国粹,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中国戏曲是民族的精髓、跨文化传播的、代表中国符号的典型音乐形式。教师利用戏曲特色元素来拓展音乐创作空间,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表达,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与时代魅力。《说唱脸谱》是戏曲知识的启蒙歌,基于京剧旋律与唱腔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亦戏亦歌,对小学生而言,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唤醒小学生的生命光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不懈努力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
参考文献
        [1]刘亚娇.浅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与钢琴教学[J].黄河之声,2018(19):86.
        [2]时晓芬.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1):132+141.
        [3]钟凤云.小学音乐教育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思考[J].黄河之声,2018(14):117.
        [4]刘悦,保静.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8,38(15):192.
        [5]韩苗苗.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高新区,2018(1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