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 顺势而为——一个特殊孩子引发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邵燕
[导读] 束某,男,个子偏小,小学四年级学生,不愿意与人沟通
        邵燕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背景陈述】束某,男,个子偏小,小学四年级学生,不愿意与人沟通。父亲:常年在上海工作,企业管理人员。母亲:小城市某企业财务总监,面临下岗危机。
        【事件讲述】事件一:束同学要跟一个他认为好朋友的女生玩耍,该女生不肯,于是束同学拿自动笔戳伤女孩手心,导致女孩去医院。事件二:体育课上,束同学不理睬体育老师管教,把沙坑里的黄沙去堵了操场洗手池的水管。事件三:把学校所有的洗手液,消毒液倒入下水道。事件四:语文课不服老师管教,公然阻止老师上课,语文老师要拍他,把老师手机摔坏。事件五:后面同学不堪束同学骚扰,换位置后,束同学一直骚扰他,甚至把自己的课桌搬到他旁边。事件六:用尺一直划课桌。当然还有很多每天发生的事件。
        【家校沟通】父亲特意请了两天假回来管束孩子,还是比较通情达理,孩子也没有划课桌,用的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去制约孩子行为。母亲一直不愿意来学校,母亲的意思我把孩子送去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教育反思】
        一、不要抢白    要疏导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现在叫你不要想一只粉色的小猪,不要想一只粉色的小猪,不要想一只粉色的小猪。你真的会不想吗?事实上你就是去想了。那么平时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孩子是不是有很多的负面能量,如:你怎么那么傻啊,你怎么那么懒啊,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啊,于是乎孩子离你的期望值越来越远,你也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暴躁,形成了一种很怪的恶性循环,就像孙悟空金箍棒画的圈圈,怎么也出不来。
   正确的做法是要给予正确的方向,方法,策略,疏导。对于束同学经常玩沙坑的问题,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每个下午陪伴他(因为下午的课实在上不像),进入了他的思维,束同学在家里经常看科学类别读物,对于消毒液,他觉得细菌很多,所以每节下课都要去消毒(当然不排除有恶作剧的成分),那我告诉他,第一,学校有专门的阿姨进行消毒。第二,公共财物被损坏是要赔偿的(爸爸承诺愿意赔偿)。对于沙坑,更加有趣的思维:他觉得沙里面有黄金,于是他要把沙放水池里冲洗,像沙漠淘金者般淘金出金子,然后去卖钱,卖的钱去买没有得到的玩具。我告诉他,学校里的沙是经过工人清洗删选后的,不可能有金子的。束同学当时是接受了,也许之后会有反复,那么再教育。
     对于“突发事件”,老师们反应的是“迅速解决”,并且在训斥,焦虑般中要求一个“坏学生”突然变成一个“好学生”,那是不可能的。

让倾听疏导代替你的唠叨,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思维和脚印,让孩子自己去调节自己的节奏,自己去适应自己前进的方向,你要做的只是帮他想办法走出他原有的认知,而不是堵住他!
        二、不要打击    要打动
        对于束同学,因为打击的次数太多,家长对于老师的“告状”视而不见,也不愿意面对孩子的问题。那么为了让家长孩子有存在感,跟孩子和爸爸沟通事件前,先说明你的孩子智商很好,数学经常能满分呢,英语也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帮助孩子的一些小问题,以此为开场白白,卸下了家长和孩子的一些防备。“三明治”的教育方式。大家知道,三明治嘛,无非就是两块面包夹块东西。教育教学中对于一些自尊心强,要面子的孩子,就要用这种三明治的教育。先说某某某,我觉得你还是挺能干的,可就是哪里不好了,我相信你有这个实力去做好他。在生活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先让孩子吃一颗定心丸,面带微笑地感觉受表扬了,听好话是一个人的精神营养品,然后把那个主要的内容夹进去,最后追加鼓励。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即免得产生抵触情绪,又给予了希望。
      因为妈妈经常打孩子,所以也交代爸爸跟妈妈带话:试试不拿大人的虚荣,攀比,焦虑去绑架孩子,用妈妈智慧的杠杆去翘起他下一段人生的精彩,不知不觉中孩子才会被妈妈的希望感动,他就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一刻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用你的执着去支撑孩子的希望。
        三、不要随意    要规划
        天分是重要的,更重要是坚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自我超越!人可以有两种办法来帮助自己,一是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他律。二就是自我成长的突破,自律。
        束同学因为家庭管教不当,造成认知和行为跟正常同学有偏差,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去约束其行为。于是和他爸爸每天汇报一天的行为,一天的活动记录在表格上,每天一小结,一周一大结,老师和家长协同管理,奖罚分明。慢慢孩子可以上下午的课,虽然还有一些不规范行为。
        母亲因为我经常奖励孩子礼物终于跟我见面了,我跟母亲说父母长期不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当然对夫妻之间的感情培养也是不利的,爸爸的管教对孩子更加有用,我们要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父爱的及时介入,正好你也下岗了,老天爷不就是给你机会让你们一家三口在一起么,你那么厉害,到上海找个工作不是问题。故事的结局,孩子转学去了上海,后续了解到还是适应上海的学习生活的。
        教育不会一蹴而成,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的实现堆砌起来的。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就像登台阶一样,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决,从外部打破孩子的甚至家长的内部系统,由内而外的力量更加强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