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颖欣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红棉小学 528315
【摘要】 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课前预习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是教师值得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预习方法 培养习惯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学生自学的尝试和演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1]而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以上方法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呢?那就要教会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好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学的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分析现状,找出症结
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先学定教”的效果。通过我对学校中年级学生和教师的调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模糊,缺乏兴趣。第二,教师指导不清晰。教师虽然会给学生布置一个预习作业,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没有真正注重它。第三,预习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对于预习的内容缺乏精心设计。由于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了有名无实的课前预习。
二、授予方法,有章可循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学生掌握了课前预习的步骤,才能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中,通过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预习效果大大提升。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强调课前预习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这是一把钥匙,只有拥有了这把钥匙,才能更好地打开语文学习的知识大门。同时,我会把课前预习的要求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抄写在语文书上。以后,凡是在语文作业中有写着:“按要求预习第( )课。”学生就知道要按照以下去的步骤来完成课前预习。
附:学生的课前预习清单。
(一)朗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对于文中有难读、难记的字,那么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在文中注上拼音。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在读的方式上,最初可让学生大声诵读,把课文读准确,然后逐渐过渡到把课文读得流利,最后还是要回到感情朗读上来。
(二)生字新词
写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因此,在预习时, 我要求学生对于一类字(生字表)要多加关注,看一看生字表中哪些生字是自己能够独立记住,并运用的。哪些生字比较难记、难写,或者不理解的,在书上做上标志,课堂上提出来。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的放矢了。
同时,我会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碰到不理解的词语,先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自己猜猜看,然后再查词典进行求证。若是比较生疏的、不常见的词语,那就直接查字典。同时,将查到的词语的意思写在词语的旁边,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 印象。
(三)品读课文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表达的载体。刘勰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也要开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即揣摩、辨析文章语言,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2]因此,在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描写得精彩句段以及读后有所感受的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这些批注都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得到的收获体会,是非常可贵的资源。
(四)思考问题
在课前预习中,我会根据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进行预习。
如,在讲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块奶酪》前,我向学生提出的思考问题:“1.“蚂蚁队长生气了”,它因为什么事生气了?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面对香甜的奶酪渣子,蚂蚁队长一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是怎么做的?”
在讲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前,我向学生提出的思考问题:“1.读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说一下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2.用“——”画出文中描写铁罐和陶罐结局的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
带着思考问题去进行课前预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为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本知识,当他们能基本回答正确的时候,说明已经认真阅览过整篇文章了,与此同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仅仅在做“表面”工作。
(五)搜集资料
有些课文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或许是学生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对这些内容陌生。那么,此时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让学生查查相关的资料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可先让学生找关于牛的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蜜蜂》一课时,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蜜蜂的知识,加深对蜜蜂的了解。
因此,学生在预习时就要通过查阅书籍、搜索互联网等方式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细致的整理,为在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有用的信息,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功感。当然,如果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指导,能有更好的效果。其实,在这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拥有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3]但是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需要搜集资料,这就需要老师对文本解读清晰,知道在课前需要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
(六)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预习中,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但是许多学生都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把老师、书本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不愿花费时间去发现问题,渐渐地养成了一种被动的、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是不会提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我会给学生讲清楚善于发问的意义,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一是可以围绕文章的题目提问题;二是可以根据课后练习提问题;三是可以结合实际发现课文内容的疑难之处。
当然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关注和引导。刚开始,我会鼓励学生在把问题写在书中,看谁提的问题最好。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找出疑点:有关于词语理解的,有关于课文内容的,还有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认真的态度,大力表扬提问提得有质量、有思考价值的学生,以此提高他们对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通过课堂的学习来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和别人提出的问题。
三、培养习惯,落实检查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自觉地做好这自主预习六部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而且课前预习是一项很难有显性效果的工作,其评价就更具有难度。但我觉得教师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反馈和激励。[4]可以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自评、同桌评、小组评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表扬预习效果好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分享他人的喜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有效的课前预习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功感,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
四、自主预习,初见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我的指导和管理下,学生能按质按量各项预习任务,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拥有了一定的自主预习的能力。有了预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能基本掌握对字词、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理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时,也因为有所准备而游刃有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告诉我们:充分的准备对于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课前预习。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质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每一位学生应该拥有的一把“钥匙”,只有真正拥有了这一把“会学”的钥匙,才能更好地打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J].教学在线,2010(12).
[3]乔田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J].教学在线,2010(2).
[4]徐秋芬.对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的建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