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选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肖飞
[导读] 古诗词群文阅读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方法的指导,并有效提高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的速度、增加阅读量、拓宽视野
        肖飞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   

        摘要:古诗词群文阅读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方法的指导,并有效提高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的速度、增加阅读量、拓宽视野。但课时有限,书海无边。阅读要在“弱水三千”的古诗词海洋里选取最具价值的诗词,然后“只取一瓢”,即围绕一定的议题,选择一组诗词,抓住其中最具阅读价值的地方,汲取其中的精髓,让古诗词课堂教学变得高效精彩。
        关键词:古诗词群文阅读;选文策略;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通过高质量的古诗词学习,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助推他们从小打好母语的文字功底、了解到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一、实施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手段简化,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锁定诗词字面意思的掌握、句子意思的翻译、课堂的当堂背诵,却忽视对诗歌意境的感受、情感的领悟。由于缺乏正确方法的指导,他们对古诗词的积累有限。群文阅读通过让学生选定一组内容相似、手法相近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归纳与分析,借此加强他们古诗词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化用各种方式,有效提高他们古诗词的阅读速度,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这是一种值得实践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选文策略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首要要解决小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的矛盾,即阅读量与阅读质的矛盾。纵观原有教材,一个学期的古诗词仅6篇,而群文阅读量则是规定数的3到4倍(18篇到24篇为宜)。阅读量的增加,呼唤教师妙撷优质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古诗词阅读的效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弱水三千”的古诗词海洋里选取最具价值的诗词;“只取一瓢”是以特定议题为抓手采撷一组诗词,抓取最具阅读价值的“亮点”施教,让古诗词课堂教学变得高效精彩。如何围绕议题组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所选的古诗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让学生在从对比中找准关联,求同存异,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激起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群文组文的标准很多。纵观学术界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我市诗词传承实际,圈点如下议题切入:
        (一)把作者作为议题
        众所周知,诗是诗人特定时期特定情怀的才情抒发。情怀各异、题材各异,其风格也会纷呈各异。诗歌风格或清新飘逸,或沉郁顿挫,或冲淡平和等等。我们可以把某位作者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聚拢,结合写作背景,带领学生玩味古诗词的语言美,感悟其诗词的意境。如我们把李白的诗歌作为群文,巧借诗人当时的经历来领读、玩味,就能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如带领学生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则可让他们感受太白诗风或豪迈奔放、或清新飘逸。连续读一位诗人的作品,就可以去走近李白……
        (二)把诗歌形象作为议题
        据专家介绍,诗歌形象指诗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这种形象包括如下三种:1.人,也就是诗中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公。2.物,主要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3.景,聚焦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用这种思路来实施教学,我们就可以选定诗中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等等特定的形象组诗,引领学生领悟古诗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公;我们还可以选定一组抒情诗,将同类意象的诗歌编排在一起,分析花、月、鸟、酒等物象,体会诗人形象化的思想情感。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诗人常借用月亮意象表达其思乡怀人之情。如在《月夜忆舍弟》(杜甫)用“月亮”意象表达。以“月亮”擒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三)把表达方法作为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情感,交给学生一些诗歌创作的表达方法,带领他们找到欣赏诗歌规律,然后让他们举一反三,这对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颇有裨益。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咏物诗组诗引入课堂,学生就会顺此思路,发现咏物诗中都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石灰吟》(文天祥)《竹石》(郑板桥),歌咏的“石”均为作者自比:诗人描摹石头寄托了他们如下的感情,或畅想美好愿景,或表现生活情趣,或包涵生活哲理。反观写景抒情类古诗,则妙用“景语”、“情语”来表情达意。“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明白这点,在讲授这类诗歌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寻觅诗中描写哪些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情境,感受诗人蕴含在景物中的情感;然后寻找诗句中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情语”,二者两相结合进行分析,对于整首诗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连续读一类诗歌,学生能发现诗歌写作的技巧,发现诗歌创作的秘密。
        (四)把阅读策略作为议题
        例如,我们把《鸟鸣涧》(王维)《渡汉江》(宋之问)《采薇》等诗歌放在一起,乍一看,这些诗歌来自各个朝代,也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若引导学生透过不同找相同点,“抓住诗歌里的矛盾读懂诗歌”阅读策略,则发现错位的季节里竟然有相似的情怀表达。《鸟鸣涧》的起句写“桂花落”,而后边又写“春山”、“春涧”,这本不是一个季节能看得到景象,却在诗人眼前同时出现,这到底是诗人的想象还是实实在在的景象?而《渡汉江》里诗人被贬谪岭南,和家人音讯隔断,日子难熬、内心苦闷。可当他快要回家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时,为何又“情更怯”、“不敢问”?再如《采薇》里,为何当初士兵黯然离家、内心忧愁时描写的却是“杨柳依依”的春意盎然之景;而如今要回家与亲人团聚,描写的却又是“雨雪霏霏”的冬日凄迷之景?……抓住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追问思考,或许能在诗歌解读的重重迷雾中寻得新的转机。
        三、结语
        课时有限,诗海无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筛选和优化整合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古诗词阅读的要求,精心选择议题,并围绕议题精当选取古诗词篇目,让有限的课堂变得生动而精彩起来。
        
        参考文献:
        1.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11月   
        2.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1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