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伦
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 554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正在逐渐替代应试教育理念,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在重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加强培养其核心素养。而且,在政治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开始从教材中挖掘能够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合理渗透,从而实现其政治素养的提高。本文就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法治意识展开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法治意识;渗透
引言:高中阶段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阶段,要加强培养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而法治意识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意识,提高核心素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围绕教材核心内容,提升对法治的兴趣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参考工具,但如果想要在课堂中对渗透法治意识,就要深入剖析教材的内容,挖掘其中有法治意识相关的内容,并以此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在授课前,教师要先明确教师中的核心内容,对法治意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另外,想要学生对法治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但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相关的案例展开分析,这样才能提升学习兴趣[1]。举例来说,在学习《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一课时,学生需要掌握与劳动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了解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合法权益。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引出课题。如“大学毕业后,学生需要通过求职、应聘,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以往求职、应聘的方式并不属于劳动法管理的范围,但近些年来违规招聘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扰乱了劳动市场的正常管理,还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这既需要通过法律来维护,以下是一些求职、招聘方式以及存在的违规现象,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然后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电子课件,围绕教材内容开始叙述,并将知识适当延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不足,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政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反思以往课堂中的不足,合理创新教学模式,让其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从高中政治教材的角度分析,其中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和图文并茂两种方式,相对来说,后者要比前者更容易激发学生热情,在学习中会更好的建立起法治意识。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课堂[2]。举例来说,在学习《民事权利和义务》一课时,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传统教学方法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利用PPT或是思维导图,将本课知识点梳理并制作成电子课件,重要的内容应用更加显眼的颜色标注出来,并搭配适当的图片补充讲解。并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其中是否有触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内容,应该如何解决。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重视引导学生思维,可以更好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三、扩展课堂内容,融入生活化案例
以往政治教学中,多是教师根据知识点提出问题,学生则根据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这种教学方式的灵活度不够,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中讲解,这样可以保证案例与学生的贴合度更高,从而帮助其更好的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3]。举例来说,在学习《信守合同与违约》一课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即便教材中有案例,也很难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内容。为此,教师可以选择较为贴近生活的案例,将其引入到课堂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如“张某、马某、胡某三人是好友,某一天在逛街时,胡某路过商店看到一款自己喜欢的手机,但由于当时手里的钱不够,就向张某借了1500元购买手机。几个月之后,胡某却将钱错还给了马某,而马某由于缺钱用,也欣然收下。不久后,张某要求胡某还钱,胡某才想起还错了人,要求马某还钱,马某却认为钱是胡某主动赠与的,拒绝归还。这三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呢?”高中生在生活中很少会存在大额借款的行为,但在校园内购物时忘记带钱包由同学代付的行为也并不罕见。因此,教师要结合事件,分析其中的守信与违约情况,并说明该如何解决,从而对知识点有更全面的了解。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适当使用生活化案例,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四、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时,教师不能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讲解,还要合理设置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围绕教学内容组织一些辩论会或是听证会模拟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对事件展开分析,从而增强其法治意识。举例来说,在学习《法律救济》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诉讼的基本程序”这部分知识点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入的了解本课知识点。在活动开始前要先确定主题,教师可以围绕当下社会热点或是争议性较强的事件来展开。活动确定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分配被告、原告、律师、法官等角色,并让其在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准备资料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由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而在实践活动后,学生也会通过亲身参与对“诉讼的基本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有效树立并培养法治意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行探索,当其出现错误时及时指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有效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
总的来说,法治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大部分高中生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为此教师围绕教材核心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提高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凌云.以生为本 促进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36):1-2.
[2]陈挺松.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90-91.
[3]薛淑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J].试题与研究,2020(3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