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肃
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 黑龙江 黑河 164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在一起合作就可以取长补短,最大化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也是一样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途径
引言: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划分小组,然后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另外,还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发展背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模式应该被视为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应该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潜能.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实践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已经初显成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获得了学生的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积极指导开展小组合作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于有些问题,如果要进行深入研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研究学习,同时要给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要求,让其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从而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肩负自己的责任。教师要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学习中,在回答问题时轮流发言,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比如,在学习有关“等差数列”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公差的基本含义,这是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重要依据;对于等差数列的不同表示方法也要能够运用,学会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其中的首项、公差、项数等进行求解。在这个知识点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对其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如①2,4,6,8;②20,25,30,35;③17.5,15.5,13.5,11.5,9.5等,让学生对这些数列进行观察,找出其规律,得到等差数列相关特点,然后在引导学生对其通项公式的探讨,如:数列{an}若an-an-1=d,其中n大于等于2,n属于N+,就可以得出该数列是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通过所列举的例子求解这些数列通项公式。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找到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1]。
(二)合理选择小组学习内容
这个小组分配相关学习任务时,教师要仔细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其学习效果。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另外,也要挖掘他们对于新问题的探讨,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能够彼此进步。
比如,在学习与“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对柱、锥、台体等进行深入学习,对于这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解方法能够得到很好的掌握,学会灵活地利用各种公式求解问题,同时,对于这些空间集合体间存在的关系也要充分了解。
在最开始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正棱柱、正三棱锥和正三棱台的侧面展开图进行投放演示,引发学生思考有关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如何求解其表面积?让小组之间进行深入的探讨,之后带领学生对这些空间图形的侧面展开结构进行研究,推导出求解其表面积的相关公式。对于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推导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对学生而言,这些问题本身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对其进行引导,设置合理的问题探讨,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进行合理的小组任务分工。教师要制订一套学习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奖罚的手段就是一个良好的监督控制手段,针对那些在小组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个人职责的学生应该予以积极奖励,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消极的同学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矫正其行为,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为整个小组的学习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学生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2]。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具有多个性质,如两组对边平行、对角相等这些。在组内分工时,可以分配给每个成员一条熟悉的性质,然后让他们去进行证明,最后小组内再统一意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性质,接着由小组组长在全班汇报本组的研究结论,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经过这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学到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对其掌握,并且实现灵活运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重视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让学生们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与能力,实现更好地成长。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
首先,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属于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经验,所以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对于教学目的、教学时机以及教学过程的剖析,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其次,在课堂上对于时间的分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上课的最初阶段就会把问题发放下去,各小组之间具有充足的讨论时间,但是由于对讨论时间把握不够到位,后半段课程的时间就会显得比较紧张,教学任务往往不能完成.为此,多数情况下,后半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显得比较潦草,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会导致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恶习,教学目标将难以实现.
最后,对于课堂合作效果的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目前一些小组合作讨论主要是部分优等生在发言,小组成员间的意见往往只是优等生的意见,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很难在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此以
往,这些学生不但不能进步,严重者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高中教育的推进,对于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会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峰.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00(009):20-20.
[2]马慧.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式[J].宁夏教育科研,2005,000(0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