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上)   作者:王德友
[导读] 小学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王德友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铅锌镇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州615205
        摘要:小学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和练习。长此以往,这样的数学课堂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现状
        我国新课改正朝着全方位、优质化的方向前进着。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数学教学工作水平有所提升,如何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于高效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思考和进行探索。比如有的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的教师提出:有针对性地重视探究性学习,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还有的教师提出:小学生重点要在数学情境中学习、在图形直观中学习、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在生活实际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赏识激励中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学习。
        虽然目前许多教师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低效课堂依然存在。低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对立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思考,应该在课上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没有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投入时间多但是效果差,缺乏学习的愉悦感。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小组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路径
        2.1在教学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很强的学习动力。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学主体一般都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这样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只能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再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并没有在真正锻炼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真正得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型的计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准备一根能够随意弯折的铁丝,然后在课堂上先将这个铁丝折成一个正方体,得出这个正方体的边长,让学生计算这个正方体的面积。这个问题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个铁丝再变换一种形状,将两条边倾斜变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再进行面积的计算。当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就会惊奇的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当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在慢慢的倾斜之后,其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在不断地变小。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以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而且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正视学生差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内容时对知识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活跃思维,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从而对知识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小组合作,可以使组内学生优势互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学习“数据收集整理”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地划分成小组,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塑料袋和环保袋使用情况”数据收集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在合作交流中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3在课堂中引入具体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一般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深入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生活情景也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比如在实际生活中碰到这些现象时,数学是怎么应用其中的,这一系列操作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加减法的运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挑选两名同学分别担任收银员和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自由的挑选自己想要买的东西,选择完毕之后,收银员根据事先规定的价格,将这些商品的总价格计算出来,然后让消费者进行结账。这个过程和实际生活中学生购物的情景是一样的,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掌握加减法的规律,同时,让学生真正掌握这节课的所有知识。
        2.4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生活中的小学数学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小学数学的知识都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和常见问题的抽象和概括。数学源于生活又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意愿以及接纳程度就越高。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背景为起始点,善于搭建抽象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事物间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问题情景中灵活切换。教师创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其实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问题,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3结语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数学思维,培养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探索,找到学生乐于接受、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以此带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小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0.
        [2]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