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的选择路径研究—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上)   作者:夏婷
[导读] 基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来看,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课中将逐步成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夏婷
        惠州中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基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来看,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课中将逐步成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必须以议题的选择为起点、基石。由此,本文将立足于教学实践的需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选择的途径。首先,“一个核心”——议题的选择应建立于对课程内容培育核心素养目标的准确把握;其次,“两个关键”——议题的选择应关照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使议题可实施、可接受;最后,“三个维度”——议题的选择应实现真实度、难易度和整合度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议题  选择  核心素养
        议题的选择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法实施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决定着议题式教学法最终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议题的选择应力争达到合学科核心素养、合教学主体、合教学实际需求。本文将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为例,进行论述。
一、一个核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渠道,应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更加鲜活化、立体化的形式,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则应注重通过选择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议题,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在议题活动中受到启迪,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学生,感悟知识背后的精神内涵。
        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一课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凝练出本课内容的核心指向,即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以这一总议题为中心,以民主改革为依托,设置民主改革前后西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西藏人民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如何维护和巩固新型民族关系三个分议题,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为什么西藏人民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议题活动的探讨中,学生通过课下搜集资料,很容易通过自我总结的方式发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的和睦相处需要党的领导,最终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政治认同。另外,通过参与对“如何维护和巩固新型民族关系”这一议题活动的探究,有利于鼓励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
二、两个关键:关照教学两大主体
        主体性是指“主客体在实践活动中,作为实践主体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创造性、目的性等主体的规定性,即主体的根本属性,也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在自己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形成、体现和确证的本质特性”。可见,主体性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通过实践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不断塑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从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与对象的关系,人必然具有主体性。从教育实践活动来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时具有主体性。因而,在教育过程的实施中,只有当双方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达成了教育共识,才能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石,并形成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日常行为的路径。具体来看,在议题选择的过程中,应注重教者的可实施性和受者的可接受性。
        (一)教者可实施
        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一课例的议题选择过程中,教者的可实施性表现在:议题的选择从现有的、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出发,例如在实施“民主改革前后西藏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议题时,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丰富的材料,辅助教学。

而关于如何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一议题,教师实施起来也会比较流畅,学生身边或多或少会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并且在学生的前置学习中,他们对如何处理好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这一议题活动设置后,学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整个课堂内容能够被顺利组织起来。
        (二)受者可接受
        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因此,本课以“民主改革前后西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议题,旨在借助民主改革这一具有里程碑的事件作为本节课的“锚点”,为破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作铺垫。基于此,学生在课前较容易搜集到相关的资料,提前熟悉相关的背景材料,聚焦思维,深化认识。以“如何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议题,学生则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探讨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措施。
三、“三个维度”:真实度、难易度和整合度有机统一
        “议题具有开放性,但并不代表它是随意设置的,作为‘引线’的议题是推进教学的主线和主轴。”因而,议题的选择应有所遵循,既具有一定的真实度,准确把握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还需整合议题特点与教学实际。
        (一)真实度
        议题式教学法实质上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话题内容,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议题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分析的过程来实现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和养成品格的教学目的。因此,真实的生活情境是议题活动的承载,议题活动应保持一定的真实度。“民主改革前后西藏发生了哪些变化”议题内容来自于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相较于虚拟的情境来说,具有更强的代入感,学生更能深入到真实的场景中。
        (二)难易度
        基于生活情境的话题往往会因为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而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议题选择时,既要源于生活,帮助学生深入到相应的现实情境;同时还需在议题的选择上考虑到现有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学生的知识储备。看起来有深度、有争议性的话题并非一定适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只有难易适当,能实际操作的议题才能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设置的三个分议题来看,议题选择不仅具有典型性,同时学生在议题活动中有话可说,并且通过参与议题活动还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收获。
        (三)整合度
        “以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的课堂教学,要以议题为纽带整合课堂教学目标,既有内容的综合性,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要契合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同时还需整合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需求以及实际的可操作度。以“为什么西藏人民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议题为例,议题的选择从社会现实状况着眼,使得教师可以操作、学生能够参与;同时,通过这一过程,最终能实现对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的启迪。由此,根据议题的选择设置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黄少华.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5.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林树声.教育部九年一贯课程理论基础丛书(二)[M].台北市:高雄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