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积极氛围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刘琳琳
[导读] 小学阶段是一个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初始时期,建立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刘琳琳
        抚顺市实验小学校,辽宁省抚顺市, 113008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初始时期,建立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提供令人和谐快乐的积极氛围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日常管理中,要想营造积极的氛围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允许学生犯错,学会等待。
        关键词:小学生   班级管理  积极氛围  
        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六个学会“》一文中说到:“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班主任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看学生的发展,更要学会等待。
        一、积极的课堂气氛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小学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站在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理解学生们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诉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努力构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小学生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里度过。所以,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友爱的同学关系,对孩子思想品行的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只有让小学生感受他所在的环境是安全的,他才可以积极的参与各种班级活动,才有归属感,因此创建安全的环境更是一切班主任工作前提和保障。
        一、小学数学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方法
        1.陪伴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作为一名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让母爱侵入学生心田。有一个这样不进教室的一年级的小姑娘。每天早上送她进教室真是一件不易的事。老师一进教室,便看见小姑娘像被落单的小雏鹰一样孤独地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座位上。于是,每节下课后,班主任老师都见见这个小不点儿,摸摸她,抱抱她。作为班主任,班级几乎所有课都在教室,她就和班主任牵着手并排坐在教室的最前面。但只要班主任离开,哪怕是上厕所,小姑娘也一定要跟着。就这样,班主任老师天天带着这个小姑娘,陪着她,等着她。两个月后的一天,小姑娘终于主动地离开老师,参与到同学中去。对于一个只有6岁出入陌生环境的幼小心灵得到一丝丝的温暖和安慰。当母爱成功温暖那颗孤单冷漠的幼小心灵之后,再来接受更深沉的师爱。因为师爱是把崇高的信念和责任感联系起来,融合了理解热爱尊重和期待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的多样性,作为教师要利用好,比起师爱那种深沉的爱来说,母爱更直接,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
        2.把握学生特点,实施赏识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所以,小学班主任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也担负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身体健康的工作。作为一名班级教育的管理者,班主任正在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全方位发展。

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对学生有着关键的作用,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格培养相挂钩。所以,当班主任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首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小学班主任应善于发现学生在欣赏教育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特性,例如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交流中进行有效的沟通。赏识教育能否有效实施,了解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小学班主任秉承时效性的原则,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的行为表达适当的赏识鼓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赏识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慢热,面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耐心。只有慢下来,你才有心境去体会每个孩子的不同。当师生之间有感情作为纽带,师生关系融洽,孩子们就会心疼你,会为班级体努力做好自己。当你把每个个体的心都融化了,他们自然就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归属感。叶澜教授说: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当“慢”下来,才能体会每名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也应该是“驯兽”与“育人”的区别。每个人的问题都有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要像车间里生产的产品一样,单调而统一,这样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4.建立有序的的管理制度
        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和核心,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为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建设中必然要有规矩,但这些规矩不是老师列好条目悬挂在教室里的,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事例感悟出来的。这样才能有心理认同,有利于内化成班级学生的行为目标,外化成班级的工作细节,让班级学生成为班级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如果再能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小学生对于班规的认同度就会更高。“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当你用情感温暖了每个孩子;当孩子学会去爱这个班级;当由别人监督我到我自己督促自己;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逐渐形成。
        班主任在工作运用教育智慧,学会教育的等待,促进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班主任要善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以战胜其消极因素。而要达此目的,班主任必须掌握等待的技巧,在工作中,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
        参考文献:
        [1] 李德方,《新时代职教改革步伐不妨慢一点》,2018,中国教育报
        [2]冯青林,《德育与教学 融合更有效》,201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6):72-73
        [3] 张宏丽,《小学英语教育:愈“慢”愈美丽》,2016,中国教育报
        [4]林春梅,《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及实施策略》,2020,《教育学文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