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上)   作者:周娜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德智体美发育要求不断提高
        周娜
        陕西省蒲城县桥山中学 7155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德智体美发育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产生挫折的主要因素,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引言
        我国课程改革伴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由素质教育逐渐发展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并要求落实到学校教学的每个学科中去。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在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如今,高中生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升学的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中时常显露,还有在自身情感方面受到打击,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对高中生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更严重者会产生心理疾病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提升高中生抗挫折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而在这3个维度的指导下,对“挫折教育”又有了新的思考。
        1运动认知与技能的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一个由浅至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能力,如果将它比喻为同心圆,那么它是由若干个圈层叠加起来的,而这个同心圆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学生对运动项目本身的认知以及对其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当对学生从运动认知与技能的培养开始做起。以田径项目为例,作为传统的体育大项目,它又包括了若各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又会再具体划分为更多小的项目。以跑步这一项为例,仅从距离上划分就包括短跑、中长跑、长跑(含马拉松跑)。从跑步形式上,包括单人跑、接力跑等。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建立起对各个跑步类型的正确认知。比如,100米短距离跑步,它侧重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而800米乃至于更长距离的马拉松跑步,它则侧重于长时间的耐力素质。可以发现,爆发力与耐力,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如果学生从耐力的角度去训练短跑,用爆发力的角度去训练长跑,显然不太合适。唯有适配的训练方法才能够让训练更加有效与高效。因此,教师要将基本的动作要领,运动规则,训练方法等逐一地教给学生,让学生首先对运动项目本身有一个正确、清晰、完整的认知与理解。
        2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善教活用,培育健康意识和行为
        善教活用是解决“教什么”、“如何教”两个问题。体育课“教”的是适应能力与体育健康的意识和行为,适应能力是让学生学会适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能力。体育健康的意识和行为不仅有动作技能教学,还有运动技能应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把体育运动技能和生理卫生、体育运动保健、营养保健、性教育等健康教育相结合,即教学实践联系生活内容,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行为。

“如何教”注重应用性、迁移性和实效性,应用性即普遍受益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一是教学适应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素质条件搭配合适的教学内容、方法、目标和学习评价,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二是教学适应环境,除学生个体以外的教材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迁移性即学生把在体育课学习积累的成功体验和经历能够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增强其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信心和决心。实效性是注重启发式导学和情境式导学,启发式导学运用引导,精讲多练,强调自主。例如《八极拳对练》,以双人摸肩练习启发拳法实战,激发个人自主和双人配合的能力。情境化导学,以实战情景进行技术教学,并以结构化技能学练和比赛为主,促进养成有效的运动能力。通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实现“怎么样”。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教”的过程注重培养高中生养成健康体育、自我保健、伤病处理、社会适应、生理卫生等意识,能够有规律的日常体育锻炼,熟练掌握1~2项运动项目并运用到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积极而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学生个体后天的主动能动性,实现终身热爱体育。
        3优化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方面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对于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更要提高重视,更多的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所涉猎,把情感目标放在突出的位置。如进行足球、长跑等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在教授动作技能前向学生介绍“极点现象”和“第二次呼吸”等知识,让学生提前了解在耐力跑中身体酸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坚定信念,努力克服就会过去。同时,向学生强调耐力的项目中,个人身体素质是一方面,个人的意志品质也是重要的另一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挑战自身的极限,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能力,更重要的是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4重视运动能力及运动习惯的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运动能力及运动习惯的培养。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出发,结合田径相关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比赛形式,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了运动认知、健康认知、社会适应、美德情操这几个方面,它们涵盖、渗透、融入到体育项目当中,表现在体育锻炼的点点滴滴。教师在组织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挖掘体育项目的更多教学价值,将体育项目本身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导向,问题思维导向,实践应用导向等丰富多元的层面都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应当在学习认知,理解实践这些多元层面的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体育核心素养,让自己能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在体育的助力下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金建平.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对中学生田径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风尚,2019(3):228-228.
        [2]余文森.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改革开放40年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阶段[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9):40-47.
        [3]谢惠珍.浅析核心素养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