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颖
乌鲁木齐市第115中学 830000
摘要:写生是指绘画者进行的一种临场作画实践活动,对象则通常是实体或是自然景物,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画面组织等多方面能力助力颇多。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加强绘画基础并提高审美层次是教学的核心。因此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笔者旨在创新风景写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对美术绘画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其长远发展助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风景写生、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美术教育的内核与内容都随之发生着转变。风景写生教学是一种实践性的美术教学探索,其教学作用不容忽视。小学高学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识正在逐渐发生演化,这是最好培养美术绘画技能的学段。那么相对于在教室中,进行一些临摹或是创意画的训练,让学生走到大自然里进行实地观察与写生,更能培养他们的美术基础与审美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风景写生教学。
一、当前小学风景写生的教学现状
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小学美术写生课程还存在诸多教学不足之处,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情境与氛围的设置不足,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写生作业中。第二,写生美术教学创新性不足,其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根本无法满足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户外写生还是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第四,教师的辅导讲评意识较差,没有及时跟进学生的写生过程来进行相应的辅导。同时,在结束写生后,没有及时组织欣赏评述环节,缺乏教学总结的过程。综上所述,小学高学段的风景写生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亟需广大教师去解决。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组织风景写生的必要
众所周知,美术核心素养涵盖了识读、审美、创新、表现、理解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风景写生的主要锻炼目标,便是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现如今,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还是以临摹为主,这是笔者所不赞同的地方。临摹,是一种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绘画技能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用收集、打散、重组信息的绘画过程,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用于初始美术教学中。对于小学高学段的学生来讲,不能再满足于临摹临得像这一标准中,而是要掌握将现实物象转变为画面的表现能力。那么,基于这一目标,风景写生教学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途径。一般来说,学生的风景写生能力越强,其绘画基本功就愈发深厚。同时,在进行写生创作时,如何选择景点、如何构图、如何选择表现形式与画法、如何调动想象力进行重组,都是可以通过风景写生来培养的。此外,从审美与心理学角度出发,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创作,也有助于他们呼吸新鲜空气并舒阔心胸,学会观察与发现生活之美,深刻领悟“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主旨,更好地进行美术的学习。
三、如何高效进行风景写生教学
(一)积极运用趣味性教学法,激发学生户外写生的乐趣
著名学者张载曾说:“人若智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这句话清晰地阐明了个体拥有学习兴趣,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和效率这一现状。户外写生,本身就是一项充满了乐趣的美术写生活动,教师要积极利用趣味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写生激情,并避免出现“过度游玩”的现象。相信很多老师在组织户外写生时,有一大部分学生不敢动笔,总是画几笔擦一下,对自己的绘画非常不自信。这时候,教师就要用鼓励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自然风景中的乐趣与美好,强调一定要敢于绘画,不要在乎画得像不像。比方说,草地是户外写生中最常见的一种物象,很多学生一根根的画,不仅会让自己丧失写生的信心和乐趣,还会让本应生动的写生过程变得机械性很强。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探索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水彩、水粉、蜡笔、彩铅等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当学生认识到表现形式的绘画特征时,就可以选用最合适的工具来创作。
比如说草地,很显然更适合用水粉或是水彩来大面积的上色创作,然后在平涂的基础上,注意笔画的疏密与层次,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好看的草地。这正是鼓励式教学和趣味教学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所以一定要避免“不引导、只干画”的死板写生教学模式。
(二)以自主探究教学法为基点,给予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当代的美术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实施,即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与实践的空间和机会,使广大少年儿童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填鸭式学习,转而真正的开发自身的自主学习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积极设置问题情境与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收集信息并进行思考,并将这种自主探究教学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机会。对于写生教学来说,其绘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过程,如果教师过度干预或是修改,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写生的真谛,也掌握不了相应的绘画技巧与思维。因此,笔者在写生教学时,总是会将写生要求详细地向学生提前说明,并设置一定的写生主题,来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自主创作。比方说,笔者会让学生以“不同时段的花丛”为主题进行写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把握光影色彩的能力。众所周知,印象派大师莫奈,就是一个善于“刻画时间”的名家,他的诸多画作都是以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段下的光影表现为主题,深入探究了色彩与光影间的关系。那么笔者就在这一堂写生课中,着重锻炼。基于这样的训练目标,写生课就将维持一整天的时间,让学生以一小时为一阶段期限,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进行创作,并告诉他们物象的具象化形体不需要细致刻画,主要是把握光影的氛围与感觉。听到这样的要求后,学生必然会带着具体的实践目标去进行创作,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绘画意识与能力。
(三)教师积极进行巡视,帮助学生敏锐观察写生物象
正如上文所说,在写生课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学生画着画着就懒散待学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积极进行巡视,督促学生进行高效的写生创作。同时教师的积极巡视,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回到正确的写生创作中来。同时,写生主要锻炼得是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敏锐的观察力。在以往的每次写生课堂中,大部分学生会犯得错误,就是不会观察不会思考,直接拿着画板就画,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当我们在写生时,首先要善于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元素重组,适当调解一下角度问题所带来的构图不良现状;最后再将其创作到画纸上。因此,教师要积极巡视并向学生传达这点,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写生理念与方法。
(四)采用多种评述方式与标准,推动学生总结写生过程中的问题
写生过后,组织相应的评述机制与活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学习美术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更是总结的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创作中,而没有跳出来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画作,那么是很难提高的。所以,一堂高效且优质的写生美术课堂,势必要组织一个总结评述活动,并用多维度多方面的视角来评判学生的作品,在鼓励学生创作的基础上,让其明白自身写生实践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就可以有目标地去攻克问题,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并维护自身的学习激情,避免出现盲目创作的疲软学习现象。
四、总结
小学风景写生教学,是一种深刻启发学生艺术思维的教育,可以切实推进学生美术表现力的提高。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无数经典的艺术作品告诉我们,唯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风景写生,既能够满足并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更可以让他们在自然中体会美好,并学会提炼、概括、重组信息的创作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绘画基础。这正是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意义所在,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黎红波 张琦.对于风景写生的几点认识[J].艺术百家,2006.
[2]李清.当代语境下水彩风景写生新观念[J].艺术探索,2012.
[3]周颖.写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世界美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