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玲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水围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在2017年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将“探究式学习”作为重要学习模式,科学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在充分把握小学科学这一科目的特点下,结合课本开展新型教育模式,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当中,运用“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与策略是当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探究能力;
前言:新课改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大的变动,主体的变化让大众意识到,学习的第一主体是“学生”,“填鸭式”教育并不能够应和当前的素质教育。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导孩子,但是成效甚微。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当中开展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仅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还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探究·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科学探究活动更加具有开放性,但是,还存在一些不稳定性,比较容易因为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当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虽然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有众多阻碍,但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一、“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解析
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是由“问题、探究、内化、实践”四要素组成的教学思维与行为方式的有机体,它以学生为中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内核,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第一主体”,学校和教师仅仅是平台和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用“内因”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得到的效果比教师灌输的方式更加事半功倍。以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为基准,通过问题、探究、内化、实践”四要素去实践科学教学,培养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与成长。科学这一科目自身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旦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堂教学便变得索然无味,而且科学本就是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科学的快乐是重中之重,问题与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目标;“问题”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便保持好奇心,心中充满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才是更加有热情,只有然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才能够真正的接受知识。“内化”讲究的是学生的内生动力,也称为“内在动机”,主动和被动的矛盾点便是“内在动机”,学生的内心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学习本身便就是不快乐的,学习知识也只是“看热闹”,并没有用心学到知识;探究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体现了新课标科学探究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的要求。“探究”就是让学生像探寻宝藏一样去发现“知识”这座宝藏,许多学生自身并未学过科学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的了解度也比较少,在学习的时候也不明白应该去学习什么,大多数是教师让做什么便做什么,“探究”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兴趣”,教师引导着学生去了解科学、爱上科学、知道科学,让学生不但是发现知识的探究,而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探究;“实践”有助于对所学材料再次牢固记忆,这一环节的根本价值在于让学生能够在信息纷乱的情况下找到属于自身的“汲取”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能够让他们找到属于自身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对科学有属于自己的理解。此外,“问题、探究、内化、实践四要素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二、运用“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兴趣是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投入学习之中的“基石”,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当中相关的事物进行渗透,并且鼓励学生对知识点敢于产生疑问,敢于质疑。教师为学生设置一种能够让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情节,让学生作为探究者,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积极的去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自身由于年龄和阅历,已经有了固定的思维防水,而学生由于年龄小,想法和思考方式和教师有很大的偏差,教师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善思考、敢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加及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学生自身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类似的科学经验,但是由于接触的事物不同,每个月生的理解力不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让学生用自身在生活中已经得到的知识转换为在课堂上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电磁铁”相关知识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充分的将“探究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事物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发言,并且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提出不同的其他问题,进而更好的开展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够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探究,这些都能够为之后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利用“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更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来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进行大胆质疑的意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给予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以及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一定会产生问题和疑惑,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所产生的疑惑以及想法等进行充分的解答,并且应该做到尊重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敢于质疑,进而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声音来源”相关知识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善于对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就可以运用多样的方式针对不同声音的不同来源进行发声,开展相关的动手实践,以此来引导学生针对这样的声音进行思考和质疑,进而能够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究当中针对“声音来源”等相关的问题答案进行总结,从而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针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思考,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运用“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通过实验的开展不仅仅能够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知识和信息,还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开展深刻的科学知识探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开展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学会观察,进而能够在不断的观察当中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正确的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学生学习科学的角度看,我国不少人错误地把“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然而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强调学生在探究和发现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四季”相关知识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进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都寄一些具有较强调表性的图片和相关视频等,然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大部分学生表示,知道这是关于四季的图片,但是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进而能够促使学生针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刻的观察,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了解一年四季当中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还能够更好的叙事学生加强对于四季的印象,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这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将思维、语言以及观察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实践学习当中掌握如何进行观察的方法,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当中,开展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是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探究能力的关键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方面出发,重视对于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并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当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英.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科学探究问题串探析[J].科技风,2020(14):222.
[2]钱振华.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76.
[3]赵培鸿.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 改进小学科学课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