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芝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生物组,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微课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的课例片段,主要针对的是教学中的某个重难点点或者某种教学环节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
前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逐步在高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微课赋予课堂更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是很大的创新和改革,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微课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逐渐普及起来。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微课”之所以称为“课例片段”, 是因为“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
(2)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可以是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也可以是教学反思、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所以“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资源容量较小,传播方便:“微课”视频容量小,师生可通过多种形式获取微课资源,比如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学生反复观看、巩固学习,也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等。
(4)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三、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知识大多比较微观、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微课正好可以通过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突出教学,把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利用微课中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快速的掌握课堂知识的重难点。学生还可以开展自主学习,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反复查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通过微课的录制、课后观看、反思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发展。由此可见,微课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来说,是对现有教学手段的补充、完善,是重要的且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重视微课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依赖着教师的知识讲解,学生机械的学习而完成的。微课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其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下,吸收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解《细胞活动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氨基酸就呈现出结构的特点,以及氨基酸所形成的蛋白质的过程,还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微课的形式,在图文并茂的环境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借助使用视频,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观看其中的知识内容,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在这其中学生观看视频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疑问,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抓准时机,与学生之间展开一场良性的互动,通过教师以及微课的结合方法,就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对这部分知识有着更加清楚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了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将微课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其积极作用
在高中阶段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微课这种模式可以被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能够达到比较明显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微课在最新时代背景下,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呈现出的优势。在教学之前,教师所需要讲解的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微课对其进行预习,并且教师在微课中渗透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以此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之中,着重强调这部分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对其进行学习,这也能够为课堂后续的知识内容传授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方法,能够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视频对某一教学环节进行深入学习,主题突出,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更有针对性,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在课后对微课内容进行应用,可以保证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设备,对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查阅,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解决自己所存在的生物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高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整体质量。
(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究,而实验就是开展探究活动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因为实验的器材和设备使用不足,导致很多高中校园的实验工作无法开展和进行。而微课就可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将实验教学以短小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录制,把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进行微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所能够观看到的内容更加的直观,这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实验过程、原理等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收集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视频内容,恰当地选择适合本校学生观看的视频,以此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于生物知识学习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掌握实验的开展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能力。例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通过微课的视频进行展现,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DNA分子具体组成的方式,也能够了解其中的结构,为学生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进行更好的知识学习。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一技术,需要老师与相关工作者做进一步探究。当然,微课不是对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而是补充和完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进行有机结合,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小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50-151.
[2]杜静,吕乐.研究型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及完善——以基因工程实验为例[J].教育观察,2020,9(35):88-89+98.
[3]谢海婷,覃千珏,赵小珍,韦艳艳.巧用生物信息学数据技术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观察,2020,9(31):104-105+123.
[4]张钰昆,关壬铨,于长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究应用——以高中生物课堂为例[J].现代交际,2020(13):207-208.
[5]魏美英.“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20(15):39.
[6]施志高.浅析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