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华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第二小学 新疆 昌吉 831700
摘要:在小学生的身心和全面发展过程当中,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品质、行为习惯、智力开发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在现阶段,小学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好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育的价值更好的展现内涵和效用,带动学生获取到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运用
前言:小学教育具有着较强的启蒙性,教育开展的好坏将对学生的身心和全面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心理教育也是小学教育开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就应该秉持着渗透性的原则,加强心理教育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良好渗透,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育人效果。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启蒙和基础部分[1]。在小学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面对的是小学生这一群体,是祖国将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学生能否得以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将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教育也倡导,教师在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家庭当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受到亲人和父母的溺爱,容易导致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的出现,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有效的减少和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和压力,让德育教育得到顺利的实施。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基于学生立场,实施心理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心理问题[2]。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加大观察,紧密的观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学生出现一些困惑和问题时就应该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学生找寻到问题的根源,让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将一些心理问题的萌芽扼杀在摇篮当中。
例如,某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走神,在最近一段时间与其他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频率也逐渐减少。在发现这样的异常情况时,教师不要直接对学生予以批评,而是可以先联系和其比较好的学生、询问家长,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这之后,就可以在保护好学生的尊严前提下找寻到隐秘的场所,以温和的方式和学生之间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展现出沟通艺术,更多的是以倾听者和朋友的身份来降低学生当前的心理防范,让学生产生倾诉欲望,这样就可以在无形当中让心理教育得到良好的实施。
(二)立足学科教学,实施心理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很多学科教学在开展中都蕴含着心理教育因素,课程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3]。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加强心理教育的积极推动,也可以在各个学科教学当中实现深入的融合。
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的做到心理教育和文本学习并行,让课程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得到良好的展现。
例如,在品德教育开展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强大的内心,在生活当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性格等等,让学生可以及时的排忧解难,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语文学科当中也有非常多的形象塑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找寻当榜样,在民族精神和人物品质品味的过程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心理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各个科任教师都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心理教育的实施视为共同的目的和目标,真正的为心理教育的实施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关注课堂表现,实施心理教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并未得到完善,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借助模仿和观察来进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可以从课堂表现关注入手,让学生可以积极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注,在无形当中有助于心理教育的顺利实施。
例如,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在出现学生无法回答提问或因为学生的某件事情占据课堂时间导致进度无法完成时,教师一定要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指责和批评,以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非常紧张和焦虑。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并以委婉的方式更好地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对一些做的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无形当中就可以引起一些做的不好的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养成自信,自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构建。
(四)加强家长交流,实施心理教育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为了更好地推动心理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也应该和家庭之间构建起有效的联系,应该通过家校共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顺利的推动,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除了日常生活当中的学业紧张之外,与家庭环境也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比如,父母的教育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的教育、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等等,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缺陷。所以,针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在日常心理教育渗透和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和家庭之间的有效联系,可以秉持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和家长取得联系,设定不同的调节方案,并能够保障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心理教育同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心理教育的开展事半功倍,使得预期的教育目标得到达成。
结论:综上所述,在面对小学生开展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心理的有效引导、梳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有效的扼杀在萌芽当中,真正的做到推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主要可以立足教育教学,通过基于学生立场、立足学科教学、关注课堂表现、加强家长交流等等,让心理教育得到持续和顺利的实施,推动理想的教育成效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占龙.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2021,(24):93-94.
[2]刘振华. 基于隔代教育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策略[J]. 家长,2021,(09):6-7.
[3]本刊编辑部,胡波波. 用心守护,与爱同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J]. 教师博览,202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