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笔群 钟春艳
铜仁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写作危机”在中国高校蔓延,已经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中国高校写作课程教学在这种背景如何突围,成为中国高校有识之士探讨的一个现实课题,涉及到教育教学体制,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为此,笔者应从多重角度思考,探索相应对策。
关键词:写作危机;中国高校;写作课程;突围对策
“写作危机” 在中国高校蔓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早在2007年,郑北京先生在天涯论坛上发表《写作危机逼近中国》[1]一文,对写作危机的由来,写作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及时间跨度,告知“写作危机”逼近中国,不是逼近而是逼进。同时,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生的写作危机全面考察,得出一个十分惊人的结论:假、大、空、旧、抄等写作现象,在中各级学生中蔓延。对中国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群考察,大多数人连收条、欠条都不能区分,请假条、书信等格式都没有完全掌握,实在是令人担忧。有专家曾对200个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95%以上的大学生对简单条据都做不到精确与熟练,连起码文本格式都会写错,错别字更是家常便饭。不言而喻,“写作危机”完全进入中国高校而非“狼来了”。
“写作危机”在中国高校导致了隐形的教育灾难。大学生不但写作水平下降,连中国传统文体的语法、句式都不会使用,成为一批具有高学历的现代“文盲”,与国家倡导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相悖。
郑北京先生分析“写作危机”逼近中国的原因:一、语文课本的课文不能承载作文教学的使命;二、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设置比例严重失调;三、师资队伍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四、不少专家学者存在对作文教学的认识误区;五、全民总体不够重视祖国传统文化;六、学校老师在辅导学生作文有九大误区。郑北京先生站在一个高校教师角度,从总体分析中国学生的写作危机及中国不同层级学生的写作状态,同时表达了他对中国高校写作课程教学的忧虑。“写作危机”不能不说是一个高校教育中面临重大现实教学困境。
随着多媒体网络文化的日益普及,文字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各层次不同职业的人士在文字语法方面错误屡见不鲜。不少高校领导在致辞上的屡屡出现用词不当,语法与表达错误比比皆是。这与中国高校的写作危机密切相关。很多专家、学者在各种场合出现的各种表达笑话成为网络热词。不同部门与单位公文“同质化”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笑柄,缺少写作水平的人才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的共识给高校写作教育敲响了强烈警钟。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称,高校写作危机问题的严峻性到了“令人瞠目结舌、不可容忍的程度,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阶段,恐怕也不为过。”[2]
“写作危机”在中国高校不断蔓延,各种写作中介机构应运而生,有需求就有市场。代写论文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牟利的一大蛋糕。高校教师、学生请人代写论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包写、包发表“一条龙服务”成为某些中介机构为高校学生、教师的不正当牟利的载体。“写作危机”不仅波及高校学生,而且涉及到不少教师。部分高校教师为评职称,花十几万元,请中介“一条龙服务”,所需论文、专著不到一年就可以搞定。尽管教育、科研等相关部门每年都在论文、专著造假方面处理了不少人,但是一部分高校教师与学生仍然铤而走险,屡禁不止。一方面高校写作危机泛滥成灾,另一方面高校治理体制存在薄弱环节,不仅仅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体系建设,也对国家学术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写作危机”另一个体现就是写作网络空心化,不少学生与老师由于缺乏写作基础,从网络上套用写作格式,搞剪截加粘贴,从网络上搜索一篇相关论文进行套改,把别人的写作成果改来改去占为己有。这种写作形式也是高校“写作危机”最为可怕的模式,不仅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写作训练的养成。某高校教师曾在艺术教育专业《文艺赏析》课堂上布置学生写当代某诗人诗歌赏析文章,结果四分之三学生文字大同小异,从网上复制,这首诗歌的赏析文章挂在网上的该教师用多年前用自己笔名写的作品。学生根本不知道,他们已经抄袭自己老师的文章,成为了某高校说不出口的丑闻。笔者作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教授,每一届我第一次作业就是给自己的父母亲写一封信。大多数学生连写信的格式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表达清楚,多数表达泛泛而谈,没有真情实感,让人啼笑皆非。同时,还出现不少病句错句,一般遣词造句基本常识都缺乏。社会上普遍认为,现在大学生写作水平比不上世纪80年代中学生。这话虽然有一些夸大其词,但也给中国高校学生写作水平敲了一个强烈的警钟。
大学生写作水平低下不再是某些中国高校个案,而是中国高校存在的一种常态。不少大学写作教授讲,一个班上有5个能基本可以写作的学生也就是不错的班级。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又给高校写作造成一种冲击。不少大学生对写作越来越淡漠,基本上各种文体的模式就可以在网络套改。这样制作文字的写作缺乏人生的真切体验,没有体验与感受的表达,导致了写作活动的泛化。写作是生活体验的心灵表达。“中国写作问题的严峻性到了令人瞠目结舌、不可容忍的程度,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阶段,恐怕也不为过。”[3]写作作为人类第一文化的关键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精神表达,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具有创新的个体意识。“网络化时代,中国大学写作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的写作能力遭到社会普遍质疑。”[4]不少学校与家长怪罪于网络,实际上,网络只是我们写作发展到一定写作工具,关键在于我们在网络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工具而已,不是用工具代替人的精神写作。归根到底,写作是人的写作,写作是人精神世界的书面表达。
归结起来,中国高校“写作危机”蔓延与中国应试教育有关,追究原因,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作文课程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给高校学生的写作埋下的隐患,中小学同质化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写作水平明显下降。高校老师把大学生写作水平下降归结于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作文写作教育问题,没有反思高校写作自身原因。“写作危机”出现与高校课程设置与要求密切关联,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对于中国高校学生的“写作危机”,有不少有识之士奔走相告,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设想。不是单纯是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不少是学生层面的问题。写作不单纯是一个写作老师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多种综合因素。显然,我们都还停留在问题的争论层面,而迫在眉睫的根本问题就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从根本解决中国高校“写作危机”困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在制度层面,写作课程应当纳入高校通识课程
制度加强与高校教育的顶层设计是消除中国高校“写作危机”的一个强大助推器。课程的设置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出发点,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理工科、医科、农学等专业都应当将写作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将写作水平作为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人文社科将基础写作作为必修课程,理工科与其他学科将应用写作作为通识课程。与此同时,应该建立严格考核机制,写作学科学分不能用其他学科学分代替。从制度上保证写作课程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明确写作课程在他们学习与将来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上世纪美国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写作课程设置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宾夕法尼亚州的格蒂斯堡学院、亚利桑拿大学等高校将写作课程作为学生硬性要求。全美所有高校对写作课程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从制度规定写作课程在学生学习课程中的基本目标。学生写作课程达不到学校基本要求的不能毕业,这是各个高校不可逾越的红线。所以,面对中国高校出现“写作危机”,制度设计必不可少。“写作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要想使这种水平得到提高,写作课程不能作为诸位学科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来教,也不能作为语文课的一个唯一的领域来教。”[5]。美国各种学科很少出题考试,每一门学科都是写课程论文,有效保证了写作能力在各门课程中的运用。各门学科配合写作课程的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学生毕业出口应该写作水平挂钩,学生写作水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者不能毕业,针对不同学科要制定相应的写作标准,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二、学生写作课程教学,除了必要的写作课程设置,加强写作基础的强化学习,还要有专门的写作训练活动。如美国纽约的巴德学院,每一年开学都有突击写作训练计划要求每一个入学的新生必须有八周的写作训练。而反观中国高校,大学写作课程基本没有设置,大学写作课程训练一直空白。从训练方面解决写作层面的软肋,不能不是说是一个直接而有效途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简单跨越。高校如何补足学生在中学阶段欠下的写作短板,应该多管齐下,单从某一个方面采取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写作的长期训练应该成为中国高校教育的一种新常态。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我们高校除了必要的写作训练要求外,还应建设高校的写作中心、学生的写作营。吸收校外各个层级的写作培训。如美国不少高校的写作课程都是由美国技术交流协会的地方分会承担。而我们中国高校写作课程应该引入有关写作机构的教学,比如社会科学团体。作家协会等承担等等,高校闭门造车似的写作课程应该彻底反思。如铜仁学院的作家进校园的教学模式就对于克服写作危机,促进大学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中国有不少的高校尝试引进住校作家,或许也是一种引导写作的途径?高校学生的写作训练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是高校写作教师单一职责。写作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写作。将生活与社会融入平常的写作训练之中。在美国,大学教授与科学家都要补习写作课程,参与写作训练。终身教育应该包括写作训练。因为我们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候,连基本的写作文体不会写作,成为当下“最优文盲”。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表明,写作训练也是中国高校学生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我认为,写作训练不单纯是大学生而且还包括大学教师都应该进行写作培训。
三、高校应该加强教师写作水平的培训,不单对大学写作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该进行写作培训。加强大学教师的准入制度,要求新进入高校任教的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或必备的写作水平。在当下,中国高校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写作都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写作都产生了惶恐,学生害怕写作是因为他们训练太少了,而绝大多数教师则是因为自己写不好,而且也很少得到写作教学的训练。”[6]美国所有大学都制定大学写作教师的培训计划,美国三十八州制定大学教师写作培训计划,特别是加利福利亚大学的“海滨地区写作训练计划”成为美国“全国写作训练计划”,在美国各大高校推广,受到全国高校教师的称赞。教师会写作,学生就会写得更好,如果教师不仅仅是当裁判员去评判学生写作的好坏,而是作为编辑去工作,那么,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国外的写作教师培训计划经验表明,制定高校教师写作培训计划,应该是提高高校学生写作水平的必然途径之一,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高校教师写作培训计划,高校也该制定相应的教师写作培训计划,集中培训高校写作教师。同时有计划引导其他各科教师参与高校写作培训计划,形成抵制高校“写作危机”一道强大的防火墙。
四、高校不仅要对学校师生的写作进行制度方面设计,而且还应对中国高校师生的写作进行奖励制度。这不仅是学校的制度设计方案,而且还应该整个社会各界形成促进写作发展与突围的共识舆论氛围。中国《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推出了不少中学生写作的佼佼者。中国高校各个层级大学生写作大赛更多停留在文化层面,曾经几届全国大学生“包商银杯”文学大赛等多是文学层面的比赛。贵州省《当代教育》连续十五届全省大中小学生的写作大赛也是典型的案例。大学生其他文体的写作比赛还比较少。高校文体写作的比赛成为常态,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四川大学等高校对学生写作奖励,只要在相关报刊发表三千五百字以上的文章,就可以抵代毕业论文。这也是一种对学生写作成果的一种奖励,也有利于鼓励与支持学生的写作热情。
近30年来,面对中国高校“写作危机”袭来,尽管曾有不少有识之士为之呼吁,但引起关注效果甚微。“写作危机”并非杞人忧天或非危言耸听,已经危及我国高等教育社会评价,影响了广大毕业生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与观感。作为高校教育的有识之士,不能等闲而视之。
参考文献:
[1]郑北京.写作危机逼近中国bbs.tianya.cn,2007.9.5.
[2][3]桂晓凤.中国将出现“写作危机”吗[N]北京晚报,2008-03-28.
[4]向笔群.网络时代中国高校写作危机及对策[J]现代语文,2016.6.
[5]詹姆斯.霍华德.白卷——考察美国学校及社会的写作能力.写作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25).
[6]罗伯特.冈拉奇美国西北大学写作教学大纲主编[M]写作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27).
注:本论文为铜仁学院委托项目trxyw_201808与铜仁学院2018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专项项目tyxkxm[2018]17号
作者简介:向笔群,铜仁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钟春艳,贵州师范大学、铜仁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2020级语文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