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计算技能和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中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信息素养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需对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科发展趋势,实时调整和改进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
1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学生学习层次差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学任务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用有限的精力对学生实施单一的教学方式,以统一任务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助,完全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不同能力的学生出现“两头”分化的不良现象。教师应尽早注意到这一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加以纠正,以此完善学生的综合信息水平,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1.2教学模式落后初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一直沿用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习惯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兴趣,还使当前的教育事业发展状态与既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1.3教学方法单一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现象。教师在演示操作过程的同时,通过投影机或屏幕广播模式,使学生在教室中模仿老师每天做一步操作的方式,就像“打印机”一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讨论的环节,这种情况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1.4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迟缓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呈现出飞速发展趋势,衍生的各类新兴应用软件进入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为学习和工作提供诸多便利。相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而言,实际的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则体现出较为强烈的滞后性。在实际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类软件,同时更需要顺应网络环境与计算机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这样才能弥补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滞后性的弊端,让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师并未及时引进新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学生对新知识与重点难点把握不足,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影响了整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成效。
1.5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变差
及时对学生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反映教学效果,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由评价得到的满足感。但一方面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加上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课堂上无法对众多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学生心理落差较大。考试往往以上级操作实践为主,学生往往机械“刷题”,学习动力不足。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和资源建设
2.1重视信息意识的培育
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映能力。这一意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的理念也应该随之更新,不断思考并开拓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例如,在面对高考时,高中生首先应该在心里意识到,这只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一场考试而已,从而调节好心态去备考。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立足,并且积极向上地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2.2运用多媒体设计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技能
(1)教师可运用互联网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备,结合教材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环境,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2)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导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3)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教材重难点知识基础上,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任务,让学生以课堂实践过程为载体,全面激发自身的信息技术发展意识;结合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总结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与操作技巧,潜移默化中形成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信息素质。
2.3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进行分层培养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想通过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机应用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专业背景来设计教学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应用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当中去,运用与实际专业背景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相关报道,如今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所以,很多学生是有着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来设置教学方法,分层次来制定计划,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培养计算思维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
2.4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致力于探索通过专业学科竞赛培养优秀人才的实践改革之路。应积极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并坚持以学科竞赛为引领,推动研究性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2.5重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作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可以利用该技术开发一个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该教学环境能够模拟真实场景,将三维建模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沉浸感强、交互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由于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2.6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所以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将单一的理论考核作为最终评定结果,而是要理论结合实践操作,且考核成绩比例向实践操作倾斜。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第一,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章节教学结束后,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统计总体考核结果,将其与终结性考核结果糅合。第二,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成绩比例,划分为理论占比30%,而实践操作占比70%,督促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期间,如果学生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同样应为其添加综合分。这样综合性的教学考评体系,所获取的结果能够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依据,亦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能。
结语
总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积极运用互联网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实到教育实处,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充分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骏宇.“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19.
[2]魏威.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19(04):91.
[3]乔玉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