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719300
摘要: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很重要的德育课程。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比较叛逆,此时是德育教育重要时期。可是单调的方法很难吸引学生兴趣,所以需要使用多元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保持浓厚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本文将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分析多元教学思路。探索多元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法治知识学习当中。
关键词:多元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前言:新时期背景下,教师需要灵活教学,选择多元有趣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知识。过去的单调教学方式不足以保障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情况与表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初中时期,学生思维叛逆,如果教师一直使用固定的模式教学,将无法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甚至会导致学生讨厌学习。所以教师才要体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进步。
一、以生为本
过去教学的时候,课堂的主导权被教师牢牢控制。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学生没有经历过知识的思考过程,学生在消极学习中无法保障学习效果。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效果并不好,教师问学生一句,学生回答一句。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保障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1]。新课标视角下,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体现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教师教学前,可以提前将学习的资料制作成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观看微课,并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交流预习时候不理解的问题,用微课+翻转课堂的配合,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人公地位。为了充分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人公角色,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颠倒师生角色,教师扮演小教师。比如学习《公民基本义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两节课时用于这一课的学习。第一节课时,教师提前将微课资料发给学生,学生预习中先学习一遍知识,课堂上学生深入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问题,在互动中,解决问题。第二节课时,按照顺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上讲课。学生为了能够讲好,就会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认真学习,并在组内交流中集思广益,分析什么方法更适合同学学习。虽然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但了解学生的人永远是学生自己[2]。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知道不同年代学生的学习特征,从而根据学生情况,吸收学生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有效性。
二、分层教学
过去教学的时候,教师一般使用一刀切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一刀切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学生的需要,无法兼顾每一名学生[3]。而这样的方法显然是不适合当代教育环境。一刀切教学中,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知识讲解速度,教师都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统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习成绩好或学习成绩差学生的学习。教师如果不扩展教学内容,会显得课堂内容毫无价值,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会认为学习误区,无法产生学习积极性。但如果教师引入了难度比较大的知识,虽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出现吃不消、跟不上的问题,不利于其成长,失去学习自信。
教师需要灵活使用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中,不仅要分层学生、分层学习内容、分层提问要求、分层考核内容,同时还要分层作业和任务。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潜能和当前成绩为学生分层。应确保分层严谨性、合理性,尊重学生能力差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中学习并获得自信。在成长中主动学习知识。
比如学习《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对于班级中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只需要学生了解情绪分为几种类型即可。而对于班级中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则要明白不同情感情绪的人有哪些表现,如何与这些人交往、沟通。照顾所有层次的学生,才能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知识,形成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
三、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过去教学的时候,教师一般牢牢结合自身经历教学,讲解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无法呈现生命力和活力。教师应多使用趣味十足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情境等模式。用多样化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
比如教师在讲解《国家监察机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的形式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根据特定的情景表演情景剧,情景剧中模仿国家监察机关的运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学生在趣味十足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魅力,学生走进了知识的背后。学生能够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让课堂变得有趣且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结语:多元视角下,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应贯彻以生为本原则,让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学生爱上学习过程才能主动学习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素质。教师应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追求,陶冶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李学会.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35.
[2]张石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87-288.
[3]杨颖,蒋仕华.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策略新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