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敏
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大道沙涌南村南大街42号沙涌南小学,广东 广州 510400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相比其他科目起步较晚,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方面存在较多意见,并未进行统一安排,且教学核心存在较大差异。但实际上,编程教学的根本在于培养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很多小学生都会运用智能设备实现自主学习、打游戏、观看视频等等,但多数小学生都不会运用编程来实现信息技术语言沟通,或是运用编程技术来思考信息技术运行逻辑。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开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并从中提出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
引言
在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兴趣不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观念出现问题,多受传统观念影响注重学生理论基础,并未加强学生对编程知识用于现实生活的重要性认知,从而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化学习编程知识,无法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在此情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通过个性化教学加强小学生编程实践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感受学习编程知识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编程教学质量。
一、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开展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编程技术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语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技能之一,只有小学生能够利用编程技术来思考信息技术运行逻辑,才能够切实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效促进学生思维逻辑发展。但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十分传统,基本沿用以往教学模式开展机械化教学,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师开展编程教学时,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并未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在此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自主思考探究信息技术知识,且对学习信息技术编程知识的目的并不明确。
(二)教学方法单一
新课改提出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已经逐渐加强对学生主题地位的重视,虽然很多教师已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并未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身心特点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从而导致信息技术编程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教师所开展的编程教学只是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操作,利用编程技术如何指挥机器人运行,并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其操作过程、操作原理,但学生的实践机会却很少,只能通过课后实践或回家进行操作来锻炼编程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编程教学时,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并重,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培养学生编程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加强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质量。
二、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利用编程技术服务生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阅资料、浏览新闻、互动交友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将网络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电子设备与学生交流作业,打游戏聊天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明确这门技术的使用原理。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其实和数学教学一样,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用所学知识来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和解开谜题。同样,小学生学习编程知识并不是要求他们具有多高的编程能力,而是让小学生具备数字化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编程知识按照自身想法处理数据。因为在互联网世界中,编程是其中的语言,而学生是否具备信息意识则是学习编程知识的内驱力,任何带有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设备都只是人们信息交流的一种渠道。信息意识主要体现在信息评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在小学生成长阶段学习信息技术,首先需要教授他们如何正确有意识的接受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互联网中的数据信息形成编程素养,借助此类信息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编程知识后,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发送指令来控制智能机器,从而达到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的作用便是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文明,对现有的创意方案通过自身意志来达到创新和改造的目的,利用工程思维结合编程技术形成系统思维,从而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现代社会的先进技术主要为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形成离不开编程的支持。可见,编程技术不仅仅是小学信息技术科目中的重点知识,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小学生深刻理解编程知识内涵,掌握和运用这门技术,才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深入的理解身边的先进技术。
三、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合理设计编程教学主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因为编程不是需要让学生从认识不同代码开始教学,而是需要教师结合真实世界帮助学生深入认知编程,然后利用软件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编程,可以从一个功能简单的小机器人开始学习,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趣味性代码,或是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编程程序来购买火车票等,促使学生树立技术服务于生活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加强信息技术学习认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编程知识存在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师不可以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结合实践知识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二者在相互融合下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其次,由于小学生并未充分了解电脑的基础构造,且打字速度也相对缓慢,教师如若过于强调学生的基本造作,便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实际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显示器、键盘和电脑主机的操作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而编程教学中则以编程工具、教学界面等为重点,学生可以通过编程操作逐渐熟悉运用基础信息技术软件,从而加强对编程教学的学习体验。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趣味性教学主题,从小学生身心角度出发,围绕学生学习兴趣设定主题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编程知识的学习内驱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有关“画笔”的知识时,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作图的基本使用工具,如若单纯为学生讲授不同工具在画笔模块中的用途,如什么形状可以通过那种工具完成,什么工具可以删除这些形状,即便学生一开始了解了,后面也会容易忘记。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教学主题为“猫鼠大作战”这时小学生便会在脑海中形成小老鼠到处乱跑,小猫在后面追的画面。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该作品的具体方式,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互探讨,在编程设计时,小学生需要明确小老鼠的属性是灵活性的,小猫咪是攻击性的行为,通过两种不同动作的程序设计,便会向教师求助各种工具,在频繁使用后学会基础操作工具知识。学生已经明确“画笔的”具体使用要领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完成其他作品。又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制作“小猫吃星星”的编程知识时,可借助AppInventor软件,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减缓章鱼行动速度,并控制星星大小体积,不断调整加分变量,实现多种物体一起控制。在此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创作出具有想象力的编程作品,还能够促使学生创新思维。
(二)在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任务驱动法便可以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的促进下不断探索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帮助来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对此,教师可以在编程教学中加强任务针对性,为学生设置相应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针对编程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编程基础工具,当面对不认识的编程工具文字时,教师可以使用工具教授学生编程的构成参数、命令,明确该工具的用途,当学生发现只需要进行拖拽操作便可以控制界面时,便会了解该工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编程作品,并带领学生了解该作品案例的制作方式。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直线”操作任务“正方体”操作等任务,让学生设计按住鼠标可以拖拽线条,而放下鼠标可以抛降线条,当学生可以完善使用教学工具后,便会尝试使用其他工具,以此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此外,教师在教材选择方面,应着重选择门槛较低的编程教材,如可视化的编程软件便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操作,才可以让小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使用编程,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AppInventor软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行创作编程作品,从中运用所学的编程理论知识,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编程执行控制知识时,可以制定教学主题为“一起去散步”通过AppInventor软件让学生想想自己去散步时会带着哪些小动物,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设计不同小动物赛跑的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指令的运用,从而缕清逻辑关系,进而提升编程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创新思维
编程的应用便是为人们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善生活、服务生活,像我们经常可以使用的互联网软件QQ、微信、微博、淘宝等工具都是利用编程才得以实现的,不仅如此,一些互联网中的游戏也需要编程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有很多编程工具都可以实现这些应用,当学生在刚认知到编程技术时很容易在初次接触后便丧失学习兴趣,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编程的基础知识兴趣不佳,认为编程技术只需要随意搭建便可以完成,并未认知到编程实际上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编程的重要性,不可以因为编程制作效果不佳而一昧的否认编程技术。例如,一位美国的十岁小朋友便利用编程技术设计一款游戏,该游戏无论是在时代背景还是在游戏内容方面,无一不透露着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和现实社会的认知,虽然这款游戏构造简单,但编程技术本身便是通过自身理解来达到一种可视化的过程。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编程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代码思想,促使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来设计程序,因为在未来编程技术会成为人们的基础信息技术技能,如同语文的古诗词一般,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创新,编程技术的发展也会迎来新的高度,只有信息技术教师在编程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借助语文中的故事情境,数学中的计算方法,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促使学生所设计的编程内容具有创造性、想象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首先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利用编程工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编程创新思维。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借助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编程知识对实际生活的作用,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编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宗兵.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策略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7):46-50.
[2]张萍.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新通信,2019,21(16):209.
[3]张子济. 少儿编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3):7-8+11.
[4]张婷婷. 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5):134-135+142.